孟京辉:小剧场是一种精神 不是混饭的地方
2008年09月03日 10:26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著名戏剧导演孟京辉。 中新社发 钱兴强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
上海大剧院中剧场,孟京辉执导的新版话剧《恋爱的犀牛》正在火爆上演。台上,7米的高大镜面、神秘的绿色幕墙、巨大的跑步机与来自非洲的鼓声、带有东欧气质的优雅风琴、当代的电声音乐一起,共同营造出一个超越世俗生活的氛围。
多年来往返于京沪演出市场的孟京辉表示,非常喜欢此次演出地———上海大剧院中剧场。“观众席和舞台呈仰视角度,很符合‘犀牛’所需传达感情的表现情境。而狭长的舞台,也给人以一种画卷的感觉。”他表示,今后会把更多的作品带到上海,并将和上海大剧院有更多更紧密的合作。
这位先锋戏剧导演颇为感慨地告诉记者:“9年前创作‘犀牛’时,编剧廖一梅和我都很年轻,是‘小愤青’。设计、演员、乐手也都很年轻。排练环境很艰苦,是背水一战,打不赢也就没有了今天的孟京辉。”他称9年后来沪是想再冒一次险:“这次我们选择在大剧院中剧场连演16场,是希望试一试,话剧到底能够引起多大的关注。我觉得,这也是对上海这么多年来形成的小资观众话剧市场的一个挑战。”
孟京辉说,他曾听说有人这么运作小剧场话剧:“搬一个姥姥家的沙发,拉几个戏剧学院的学生,演它几场,成本1万,赚它4万。”他指出,这不是小剧场的思维,而是做买卖的思维。他认为,小剧场是一种精神,是反叛的、震撼的、超前的。小剧场不应该是艺术家用来糊口的地方,而理应是艺术创作的实验田。他直言不讳地批评:“上海舞台现在轻佻的作品太多了,很多戏都流于庸俗的搞笑和劣质的煽情。很多观众也只是把戏剧当作“饭后甜点”。我希望这样的戏剧生态能够多少改变一些,因为这和上海这座这么好的城市不相符。”(记者 端木复)
【编辑:张哉麟】
相 关 报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