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佘山以南,大学城不远处,有一块沟壑纵横的泥地,近6000平方米的地块上,每25平方米一个探方,将这片荒芜的田地变成了一张立体的方格纸——这里就是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考古挖掘现场——广富林遗址。
昨天下午,这片日常只有百十民工和三五专家埋头勘探的土地,通过艺术人文频道和东方卫视的卫星直播,吸引了全国的目光。演播室里嘉宾和现场的考古进程互动,将整个广富林遗址发掘的前因后果条分缕析地展示在人们面前。
上海博物馆考古部主任宋健介绍,此次考古的规模之所以能够如此庞大,主要是由于广富林地块正面临建筑规划,而且该地块处于15万平方米的广富林遗址的边缘地带,“没有想到虽说是边缘地带,各种时代的遗存也出乎意料地丰富。”在此次广富林遗址的发掘中,最大的收获是为人们提供了想象4000年前先人们聚居的村落的可能,建筑、墓葬、稻米以及各种生活用具,这所有的一切如同一块块拼图,拼出了一幅远古先民的生活场景。据悉,本次挖掘从3月下旬开始勘探,4月中旬正式挖掘,现在挖掘已经接近尾声。
发现第八座墓葬 拼凑远古生活图景
在广阔的考古现场,编导选择了三个富有典型意义的遗存来试图拼凑出一幅4000年前先人们的生活场景:一座墓葬,一条湖泊和一条壕沟。
在此前的发掘中,广富林遗址一共发现7座墓葬,其中5座位于生活区,而有2座远离生活区。令人讶异的是,在直播现场,一座新的墓葬被现场发掘,虽然因为骨骼被泥土淤压而没法正确判断此人的年龄和性别,但是规整的长方形墓穴和微微露出的牙齿让人体验到考古发掘的未知魅力。而在已经挖掘出的一个墓葬中,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完整的人骨。据考古专家陈杰介绍,广富林墓葬都没有棺木,而且只在其中的一座墓葬中发现了随葬品,这与良渚文化棺木精致、随葬品众多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也说明,当时人们处于一个比较低的生活水平。”在8座墓葬中,也发现了典型的屈肢葬,即身体侧卧,弯身落土,这是上海发现的第三例屈肢葬,而墓葬远离生活区,推测是非正常死亡。
遗址北部被认为是一片生活区,有湖泊穿流而过。令人惊奇的是,先人的建筑既有建筑在陆地上高0.9米的地面建筑,也有沿河而居的干栏式建筑。翟阳教授介绍:“我们还在岸边发现了红烧土,类似于今天的红土,这种烧制的泥土被先人们用来防潮。”
而同在一个生活区发现的一条壕沟内,出土了诸多良渚文化的陶器碎片。据分析,这是良渚人丢弃生活垃圾之处。而以此判断,良渚时代的人们的生活地带也在附近。面对这两种文化在同一地点的胶着状况,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广富林文化进入的时候,良渚文化已经处于明显的衰退期,我觉得这两者之间是一种自然的过渡,不存在战争。”
而发掘出的广富林陶器由于和当时中原的陶器样式相仿,专家认定这是一支从河南、山东一带前来的移民队伍,“具体的原因现在还不清楚。很有可能是因为自然灾害,比如洪灾,黄淮区域即使到今天仍然是水灾多发的地带。”宋健说。
条分缕析 普及考古常识
直播现场,除了对广富林遗址的此次发掘做了一次全面的回顾和探访,另一个亮点则是对于考古知识的普及。从对挖掘出的文物的修复过程的介绍,到讨论如何论定一件文物的真正价值,甚至详细介绍现在常用的考古仪器,让看热闹变成了看门道。
出土陶器修复是考古工作的一部分。要复原残片,必须保证残片从口到底都有,缺口则用石灰填满。一件一百多片残片的物件需要一个礼拜的时间修复。“我们考古时,相似的碎片都要归拢,以方便之后的处理,但是有些纹理上的特质也只有在器皿破碎的时候才能观察到。”宋健介绍说。陈燮君则这样阐释一件文物的价值:“文物价值和它的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有联系也有区别。我们在此次的发掘中,发现了很多的稻粒的遗存,并不值钱,但这说明了当时人们的饮食习惯,是有莫大的价值的。”
而地质雷达、全站仪、碳14、洛阳铲等一系列专业考古器具的介绍也别具新意:用全站仪可以把每个平面的点和高度的点测出,然后将数据输入电脑,便可复原整个地貌;而通过对物体中碳14和碳12的比值,可以推测有机物如人骨、稻米、炊具的年代,误差在千分之四以内。这些精密的仪器和计算,展示了考古研究的科学和精密的一面。
◇专家视点
余秋雨:不要让它变成图解式的旅游地
考古是一种实地考察和诗人情怀的结合。
长江下游文化非常重要,而且这些年有杰出表现。河姆渡、田螺山、青浦松泽文化、松江良渚和现在的广富林,非常有系统地完成了一种生态的缔结,是一种非常丰富的文明。
良渚文化值得注意,这是一种非常高贵的文化,传播也广,它让人产生一种生活状态的推测,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等级制,有上等贵族、中小贵族、平民,还有宗教崇拜。而良渚文化更多是从河南过来。他们在时间上有胶着,胶着的时间也只有一百多年。两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或许这次发现能够让中原文化的通路很明确。
保护广富林文化,我觉得要说明它的重要性。5000-4000年前是中国踏入文明的门槛的时候,也是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的过渡期。我希望它是一个带着悬念的重大工程,我们可以不断地考虑和想象。而考古现场本来就是一个很好的研究地和参观地,不要把它变成半真不假的图解式的旅游地,可以长久保持着,作为一个上海非常重要的背景铺垫。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