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原国家文化部部长王蒙本周六下午2时30分将作客由本报主办、重庆同景置业有限公司协办的《名人堂》第9课,在洪崖洞巴渝剧院开讲《智慧与人格》。在人们眼中,王蒙最传奇的就是他文化部长的经历。最近,王蒙向公众敞开了心扉,称当文化部长并不是他的本意,他一直把三年多的工作经历当作“服役”。
当文化部长
没有心理准备
无论人们对王蒙有着什么样的看法,但都不能否认,王蒙是一个称职的文化部长,比如坚持文化领域的改革开放,制定艺术院校的管理条例和补偿办法,认同支持文化产品的商品属性,发文批准开放营业性舞厅等等。
而王蒙披露,出任文化部长并不是他在作好充分准备之后的成熟举措,“1985年就传出了上边正在物色新的文化部长的消息,说法不一,一会一个样,我也没当回事。第二年的春天,一天下午,中组部的一位负责同志找我,正式提出了让我当文化部长的事。我一听就很吃惊,对于掌管一个部门,没有心理准备,推辞未果。
后来,王蒙眼看推辞已无任何意义,只好接受,但提出一个要求:“只干三年。”
上任牢记一件事
不要糟蹋文化
事隔多年以后,王蒙终于可以毫无顾忌地谈论出任文化部长的感受,他非常坦然地总结为六个字“且悲且惊且喜”。事实上,他突然发现自己“对它们他们她们有了责任有了义务也有了说三道四的权力”,但同时也很困惑:“我能帮助艺术?我会亵渎艺术?我假装要指挥艺术?还是认真地掌握着规划着安排着当然也要保护着——艺术还有无所不包的文化?”
最后,是一位老新四军的话点醒了王蒙,这位老人听说王蒙要去当文化部长了,只说了一句话:“一个文化部长能不糟蹋文化就好了。”这句话,也成为王蒙担任文化部长的座右铭。
总结工作:
缺少投入和热情
任期一到,王蒙立马闪人,重回他的文学世界,又变成了无官一身轻的作家,甚至有点大逃亡的味道,王蒙表示,他一直都认为是在“服役”,他从未想过要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他的归宿始终都是回到写字台前。
因此,他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干得不错”的文化部长,“我对部长的工作缺少足够的投入与献身精神,缺少对部长的工作以死相许、以命相托的责任感,这对于信赖和支持我的上下同志同事,都是一种辜负,是一种对不住”。而他认为出任文化部长最大的愧疚在于,“未完成对文艺家的国家奖励制度与荣誉称号系统的设立,只处于研究阶段,远未完成”。
本栏稿件由记者 巫天旭采写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