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邵华女士6月24日傍晚在北京一家医院因病去世,终年69岁。毛岸青、邵华之子毛新宇和妻子刘滨25日正在布置灵堂。 中新社发 赵振清 摄
6月24日傍晚,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邵华女士在北京一家医院因病去世,终年69岁。邵华将军1938年10月出生在陕西延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百科部副部长,第七、八、九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兼任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资料图为2007年3月24日,邵华将军在她和毛岸青年轻时的合影前回忆二人携手走过的岁月。 中新社发 盛佳鹏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
6月24日傍晚,毛泽东儿媳、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邵华因乳腺癌扩散,在北京301医院去世,终年69岁。此前,邵华已因病入院两年。其夫毛岸青,是毛泽东和烈士杨开慧的第二个儿子,一年多前,84岁的毛岸青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人们为邵华送上了这样的挽联,“伟大的女性,平凡的妻子”。
亲朋反应
24日19时30分许,毛泽东的堂侄毛岸平收到一条来自北京的短信息,获知邵华将军已逝世。毛岸平随即将邵华将军逝世的消息通知了韶山管理局局长罗宏书。韶山管理局初步决定,局长罗宏书和办公室主任将与毛岸平一起,在近日来京悼念邵华。
毛岸平回忆,在毛泽东的子女中,毛岸青邵华夫妇是回韶山次数最多的。在身体好的时候,邵华几乎每年都会回韶山一两次。1977年,毛岸青与邵华从韶山回北京后,写下了激情满怀的散文《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思乡之情跃然纸上。
近两年来,由于身体原因,邵华再也没有回过韶山。今年4月17日,毛岸平在北京参加李讷小孩婚礼的时候,曾想去探望邵华。但是,邵华病情严重,毛岸平没有见上。谈起这些,毛岸平的声音哽咽了起来。
“邵华不仅是毛主席的好儿媳,更是韶山人民的好儿媳。”多次接待过邵华的韶山村党总支书记毛雨时说,邵华为人朴实,一点架子也没有,而且非常关心家乡的发展,韶山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她。
听闻噩耗,韶山村民或到毛泽东铜像广场默哀、鞠躬,或佩戴起毛泽东像章表达心中缅怀之情。
所在单位网站置顶发讣告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站昨天在置顶位置发布“邵华主席病逝”消息。标题采用黑色粗体字,文中介绍,邵华病逝当晚,该协会分党组全体成员、正副秘书长前往邵华家中,向其家属表示慰问。
昨天,记者致电中国摄影家协会,工作人员表示,相关负责人一直在参加邵华后事处理的会议,开完会后,才能做进一步安排。该工作人员透露,昨天,摄影家协会已经收到了很多单位发来的唁电,表示沉痛哀悼。此外,各省摄影家协会表示希望来京吊唁。
友人追忆
她曾在飞机上探出身拍摄
在邵华逝世不久,邵华的友人向记者透露,爱好摄影的邵华在摄影上非常投入。在张家界天子山创作时,为了选择最佳拍摄角度,邵华乘坐没有安全护栏的、供检修索道工人乘坐的四面透空的索道检修车,先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拍摄,旁观者都十分惊讶,替她的安全捏一把冷汗。
1998年,在哈尔滨创作时,邵华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乘坐“直—9”直升机升空航拍,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卸下直升机舱门,用军用背包带将她拦腰绑在舱门口。冒着危险,顶着迎面呼啸的狂风,邵华从机舱门口探出身去拍摄了五大莲池、火山口全貌……
生前愿望
想和岸青共看奥运开幕式
2007年,毛岸青去世后,邵华接受央视专访时,曾无限遗憾地说,“明年是建军80周年,又是主席诞辰115周年,还有奥运会,我们两个本来还有很多想法,还要共同去参加奥运会的开幕式,现在这些愿望,对他来说都不能实现了。”
现在,这些愿望,对于邵华,也同样不能实现了。毛岸青去世后,邵华曾写下这样的文字:“阵阵夏风吹过院子里的哭松哀柳,声声呼唤,万行泪水,漫过我的心头。岸青走了,留给了我永远的泪打春花的三月。”
如今,仍是初夏,仍是淅淅沥沥雨声鸣奏出的挽歌,为邵华将军送行。
逝者一生
◆8岁前的邵华,几乎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坐牢。
◆由于邵华的姐姐刘思齐是毛岸青的哥哥毛岸英的妻子,所以在邵华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认识了毛岸青。
◆邵华这样怀念丈夫:在那撕疼心肺又倍感幸福的日子里,你和我的心跳荡在一起,你和我的泪流在一起……
人生前8年,监狱度过
红色,注定是邵华69岁人生调色板的主色调。
1938年,革命战士陈振亚与妻子张文秋的女儿降生。陈一反传统,让女儿随母姓,取名张少华(北大毕业后,她用谐音,取笔名邵华,沿用至今)。
8岁前的邵华,几乎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坐牢。
1939年,随父母途经新疆去苏联的路上,邵华一家被反动军阀盛世才扣留,软禁在迪化 (今乌鲁木齐)。1942年9月,包括邵华一家在内的160多名共产党员,被关进迪化第四监狱,直至1946年6月在毛泽东、周恩来的亲自营救下回到延安,从此跟随革命队伍转战南北。但其父在此期间遇难。
8年牢狱生活,在邵华的生命里投下难以抚平的伤痕。2003年,她写就13万字的《饱尝铁窗风味的娃娃们》一书,用平实的笔调回忆了自己最初8年的人生时光,她写道:最初的记忆是那样的强烈,在我的心里留下了火烫的烙印……
回到延安的邵华,在马背上、硝烟中,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代。
从小识岸青,一见如故
与毛泽东之子毛岸青的结识、结合,改变了邵华的一生。22岁嫁与新中国开国元勋之子后,邵华一生与这个家族再也无法分割。
由于邵华的姐姐刘思齐是毛岸青的哥哥毛岸英的妻子,所以在邵华还是孩子的时候就认识了毛岸青。1949年,毛岸英与刘思齐结婚,邵华可以跟随姐姐、姐夫到中南海看望毛泽东,毛岸青也成为邵华家的常客。
1957年10月,毛岸青从苏联回国后,他们再次相遇,这一次他们一见如故,并开始相互写信联系。1960年,毛岸青和比自己小十几岁的邵华在大连举行了婚礼。
没有参加婚礼的毛泽东,送给邵华一块手表、一台熊猫牌收音机。
不善言谈的毛岸青小时候遭到了军阀的殴打,这给他的身体留下了后遗症。邵华曾说后遗症对他“有一定的影响”。
跟毛岸青结婚,邵华也承担起了一份照顾他的责任,这包括衣食住行。此外,还要关心他平常生活的保健,不要感冒,医生给他吃的一些常规药也都督促他吃,身体不好的时候督促他去检查。
谈婚后生活,含泪微笑
“毛岸青同志”,在所有的公开场合,邵华都这样称呼与自己相伴47年的丈夫。
2007年毛岸青去世后,邵华曾接受央视的专访,谈及她和毛岸青的爱情。
“周六、周日回到家,他总吩咐给我做一点可口的饭菜,大家一起吃,散步的时候他总是挽着我,因为在苏联长大的人很习惯挽着,很习惯一件大衣两个人披着,很浪漫,我当时还觉得很不好意思,因为在街上走觉得有点太醒目。但他常常说,怕什么,我们是夫妻。所以我特别盼望周六、周日能够早点到来。”说到这一段,时年68岁的邵华在镜头前含泪微笑。
此外,邵华还向毛岸青学会了跳舞。“岸青是从苏联回来的,能歌善舞,在大连的时候,周末总有舞会,他总要拉着我去跳。开始我也不会跳,最后学会了,在舞场里从头转到尾。我梳着两只长长的辫子,他转得快,我的辫子也就飞起来了,现在很多当年看过我们一起跳舞的同志还在回忆,说你们那时候真幸福。”
给主席拍照,爱上摄影
与毛岸青一起,邵华做了大量与毛泽东有关的史料收集、整理和出版工作,并从个人视角,写就了数十万字的关于毛泽东、杨开慧的回忆文字。
1993年毛主席百岁诞辰时,邵华和薛启亮主编了《我们的父辈丛书》,和毛岸青主编出版了《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丛书,计27册600多万字。
邵华一生最热爱的摄影事业,也是源于为毛泽东拍照片。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有人从苏联带回一架老式相机为毛主席拍照,邵华开始学习摄影。这个爱好从此陪伴她一生。
2007年3月23日,毛岸青辞世。邵华这样怀念她的丈夫,“失去他万分悲痛,在那撕疼心肺又倍感幸福的日子里,你和我的心跳荡在一起,你和我的泪流在一起,你和我的笑声回荡在一起”。一年零三个月后,邵华病逝。或许,他们将在天堂重聚。
邵华生平
邵华,女 ,湖南石门县人。1938年10月出生于延安,1979年6月入党。历任军事科学院百科部副部长(正军职)、少将军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八、九、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0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巾帼英才”。
综合 本报记者 刘薇 王晴 郭莹 柳志卿 潇湘晨报 央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