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爱诗词,懂诗词,研究诗词,也教授诗词,曾在央视《百家讲坛》笑谈千古风雅;
他痴迷长歌短吟,张嘴就来,无论是课堂还是讲堂,激情澎湃,被学子称为武汉大学“四大名嘴”之一;
他说诗须百读,可品千味,诗中自有旧时风情,诗中自有道德教化;
他就是武汉大学博导李敬一,明起,他将做客北京卫视主讲《壮哉唐诗》系列,从李世民说到李商隐,一共15集,每周讲一集,要把初唐诗的华美、盛唐诗的壮美、中唐诗的精美和晚唐诗的凄美淋漓表现。昨日,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诗中自有理万千
“唐诗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名片。”李敬一说,要让大众了解传统文化,仅仅讲几个历史故事,探一番旧闻秘史,恐怕还不够,只有走进唐诗这样堪称精粹的文学作品,才能最终走进中华文明,这是他登坛讲诗的目的。
从大学时代,李敬一就特别喜欢古诗词,毕业后以教书为业,更是痴迷诗词之中:“唐诗中展示的大唐气象、爱国情操很打动我;而且诗词与现实生活遥相呼应,从中可以读出很多生活的道理;我也非常佩服唐人的想象力,诗歌中的意象、诗歌的节奏,他们写得是如此精妙!”
好诗须得百般读
李敬一主张唐诗要“百读”,要“百首读”,即多读诗;要“百回读”,每首诗反复多读几遍;要“百味读”,从诗中况味人生百态、社会百味。那么,读多少唐诗才算够呢?他说:“唐诗共有约5万首,一个中等文化的人,底线是背诵五十首,而对一个文化人来说,通读其中五百首是基本要求,如果你能通读五千首也不要骄傲,因为不过十分之一,实在不算多。”
李敬一强调,读诗要做到“作者未然,读者何必不然”,即作者没有想到的,读者却可以生发自己的想象,获得更丰富的韵味。
诗歌合为时而作
在红火了几年之后,人文讲座的“领头羊”《百家讲坛》显露“疲态”,那么,唐诗会不会“热”几年就不行了呢?李敬一不这么认为:“唐诗作为国学的一部分,已经沁入民族精神血脉之中,它不是‘过热’的问题,而是还不够‘热’,还没成为我们的精神核心。”
李敬一说,诗歌要和时代、现实结合起来,才有无穷生命力,“身处大时代,或者遭遇大动荡,就容易诞生杰出的诗人和诗作,这次汶川地震,人们都以诗歌为表达情感的途径,就证明大动荡面前诗歌的重要性。平庸的时代难有好诗,我也期待盛世会有诗歌杰作出现。”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