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享誉世界的“小提琴女神”安妮-索菲·穆特首次登台国家大剧院,与来自挪威的特隆赫姆独奏家乐团合作演出。在演出结尾,她加演了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将对四川地震灾区的祝福化作了圣洁而美妙的音符。
5分钟掌声迎来穆特返场
在昨晚的音乐会上,穆特身着露肩拖地晚礼服,虽已人到中年,却依旧光彩照人。
穆特先后与乐团一起演奏了巴赫的《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和维瓦尔第的《四季》。穆特按照巴洛克时期的演奏处理了这两首乐曲。据悉,这是她为这次中国巡演亲自挑选的作品。由于在各种音乐会上经常表演,她已对这两部作品烂熟于心。昨晚的演奏,她采用背谱方式,在舞台上展现出胸有成竹的自信,自始至终情感饱满、一气呵成,体现了音乐大家的风范。
在演出结束后,观众以长达5分钟的掌声迎来了穆特的返场演出。返场曲目结束后,穆特再次出场,她静默了几秒钟后,对大家说《G弦上的咏叹调》是为了纪念四川地震中的受难者。这首乐曲是她在得知四川大地震的消息后,临时决定加演的曲目,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乐曲恬静而又充满深情,穆特通过它既表达了哀伤,也带给人们无尽的希望。据悉,《G弦上的咏叹调》由德国小提琴家威廉密于19世纪初改编而成,原作是巴赫的《第三管弦乐组曲》的第二首《咏叹调》。由于旋律优美、演奏方式独特,这首乐曲的知名度也大大高于原作。
据了解,由于穆特以前来华演出时,曾因有观众用闪光灯导致她中断演出,此次国家大剧院特别留意了相关礼仪问题,甚至在上半场演出第一首乐曲和第二首乐曲间用广播提示大家不要在乐章间鼓掌。遗憾的是,仍有观众出现这种常识性错误。主办方也希望观众留意相关礼仪,如不要随意走动、不要拍照、不要在乐章间鼓掌等。
信报记者 赵明宇
记者手记
穆特不是神
昨天,穆特在国家大剧院的首场演出吸引了众多媒体记者。遗憾的是,今天见报的照片全部是穆特彩排的照片。由于她对演出现场要求“苛刻”,严格限制有人照相,所以没有人能拍到她演出现场的新闻图片。
很多媒体称穆特为“小提琴女神”,不仅与她在世界小提琴界的地位有关,还与她在演出时的服饰、气质及对演出现场的“苛刻”要求有关。后者似乎更为她营造出一种高高在上的华美。
如果看到穆特的彩排,你会觉得这位“女神”更像个普通女人。她穿着简单的黑色八分裤和橘红色T恤,身材似乎也没有海报上的那么颀长优美。她的乐师们也很随意,一位乐师身着中式服装拉小提琴,而大提琴手干脆光着脚,运动鞋与袜子落在脚边。这个时候的穆特并不苛刻,时常面露微笑与大家交流。虽然听穆特的演出让人“提心吊胆”,生怕有失礼的观众让她不高兴,但换个角度想,也正是这些保证了音乐会的质量。
穆特不是神,她是一位出色的、负责任的小提琴音乐家。信报记者 赵明宇
记者专访
穆特:孩子是最好的观众
穆特在与记者的交流中,不仅表达了对四川地震灾区群众的关心和祝福,还谈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位音乐大师,身为人母的她更是对孩子的音乐教育谈了亲身感受。
为地震中失去孩子的母亲悲伤
对于此次中国四川遭遇的地震灾害,穆特表达出对震区人民的关心。“这次我的中国之行被惨烈的地震蒙上了一层阴影,我相信全世界都在为地震的遇难者及他们的家庭祈祷。我为在地震中失去自己孩子的每一位母亲感到悲伤。”据了解,她这次中国之行的上海站全部所得将捐给灾区。
期待中国音乐家自荐
在欧洲的巴赫作品巡演中,穆特演奏双小提琴协奏曲都会邀请一位她扶持的年轻人共同演绎。可惜这次行程紧张,没有和中国音乐家互动的机会。不过,穆特还是特别希望能有和中国音乐家交流的机会,她表示,他们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录下来寄给她。
普列文几乎精通一切
在穆特的音乐生涯中,卡拉扬、库特·马祖尔和普列文是最重要的三个人。谈到三位大师的不同时,穆特说,排练时,卡拉扬只是先对单件乐器的演奏进行指导,就像完成一幅拼图,最后才把乐团所有成员汇在一起合练。库特·马祖尔是位很严肃的音乐家,总是精心准备排练。“普列文不仅是一名指挥家、作曲家,还擅长厨艺和小提琴,他几乎精通一切。”
让孩子从小欣赏音乐
身为母亲的穆特提到孩子就很兴奋:“孩子是最好的观众,他们的反应都是最诚实、最自然的,如果不喜欢这场音乐会,他们就会立刻表现出来。这也是我喜欢在音乐会上看到少年观众的原因。当我的孩子还只有四五岁时,我就带他们去欣赏音乐会、听歌剧和参观博物馆。让孩子在小时候接受这种教育很有必要,这会让艺术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穆特注意到很多中国年轻家长都带孩子听音乐会,她鼓励他们坚持下去。信报记者 张学军
本版摄影 信报记者 苏冠名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