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林大会》是沪上荧屏新开设的一档综艺节目,集结了老中青三代滑稽笑星和草根艺人,旨在选出“上海十大笑星”。不过,在收视率飘红的同时,滑稽老将们的“倾巢而出”让人感叹上海滑稽界新秀匮乏,而一些青年滑稽演员暴露的问题也频频引发争议,业内人士不由质疑从中选出的所谓笑星,对于上海的滑稽事业有何益处?
但也有人表示不要以固有的标准来衡量滑稽小字辈,“不拘一格降人才,他们有可能是未来滑稽戏的中坚力量。”
名家自省
严顺开(著名滑稽表演艺术家)
单靠“模仿”难成大器
《笑林大会》开播以来,收视飘红,不过观众在看的同时,也纷纷指出选手表演乏味、段子陈旧、“笑果”太差等痼疾,作为“笑林大会”的评委,滑稽艺术家严顺开对青年滑稽演员的问题直言不讳:“缺乏创造力、基本功不足、不积极进取是青年演员的最大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他们目标不清晰。过去当演员总是想着先练好基本功,再积极进取成为一个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但现在的青年人显然不是这样想的,他们把‘当明星’看做自己的终极目标,这是让人担忧的问题。演员想红的心态我可以理解,但他们应当看到‘红’仅仅是个过程而不是终点,不能停留在这一点上就不前进了。”
严顺开坦率地说,如今让他最担忧的就是某些青年演员“急功近利”,“他们不是要追求艺术,而是追求知名度,在荧屏曝光成了他们的捷径。”
一味“啃老”前途堪忧
尽管对于如今某些青年演员“心术不正”很失望,但严顺开也肯定了一些滑稽新秀做的努力,在严顺开看来,在创新方面做得不够的不止青年演员,如今很多滑稽中坚力量的再创造也很有限:“现在年轻人中流行一个词叫‘啃老族’,现在我们滑稽界‘啃老’现象也很严重,如今所谓的创新大多是把原来老先生的成功段子拿出来改头换面或贴贴补补,纯原创的东西很少看到了,而我们这批滑稽演员在继承老先生们名段子的同时也该反思一下,我们创造了什么留给下一辈呢?我们这一辈啃完了,我们的下一辈怎么办?那才真是前途堪忧了。”
徐维新(上海曲协前秘书长)
徐维新对于青年滑稽演员的种种问题痛心疾首:“许多青年演员连基础都没打好就在荧屏上频频露脸,结果专业上没长进但人却随着名气迅速膨胀,于是再也没有了潜心艺术的精神,原先不错的苗子也就随之功亏一篑。”
说起如今的新人新作,徐维新很无奈:“我不知道该怎么评论这些说创新不算创新、说继承又没很好继承的东西,很多业余选手甚至根本没搞懂什么叫做幽默、滑稽,只是笼统地把‘引人发笑’作为表演目标,导致了很多哗众取宠的东西出台。”最让徐维新不能接受的就是某些演员利用身体缺陷,比如特别胖或者长相怪异来博人一笑,甚至有的人把“作怪腔”也看做是种表演,他强调说:“当笑星沦落到要靠卖‘缺陷’来讨掌声的地步,着实可悲,他们应当先理解滑稽的意义再来参赛。”
贾鸿源(沪上著名影视编剧)
危机感不够强烈
贾鸿源直言:“后继乏人”已经沦为了滑稽界的一个口号,真正有危机感的人不多:“不少借助荧屏走红的滑稽演员嘴上说着‘痛楚’,但却很满足于出镜率和知名度的提高,在创作上鲜有成绩。”他指出,现在的滑稽艺术不仅是师父领进门、前辈带后辈的问题,“艺术上也需要顺应新的审美情趣,因为现有的大部分滑稽戏观众,基本上都是老一辈滑稽演员们培养出来的,他们可能无法迎合新一辈观众的欣赏口味,年轻的观众可能更喜欢《武林外传》这样的形式,但是滑稽界恐怕从来都没想到过去演《武林外传》。”
对于现在的年轻滑稽演员基本功不扎实等问题,贾鸿源认为:“年轻演员确实应该向老一辈学习,尽可能掌握传统技艺,再利用现代化的资讯从国外的喜剧中领悟一些表演手法,融会贯通,形成独具一格的全新表现形式。”至于新人创作能力下降,没有代表新作品的问题,贾鸿源表示,如今网络上人们自创的段子比比皆是,“周立波的清口中每句话都是个小段子,他能说上两三小时,有这样的积累,迟早会有大作品出现。”
记者手记
“笑果”要从基本功开始培育
《笑林大会》收视不俗,在带给大家笑声的同时,也确实暴露出当下滑稽界年轻演员不愿意扎扎实实练习基本功,只想着是怎样才能通过一些“歪道”迅速走红。
记者曾在录制现场看到选手“上海肥肥”刘莹的表演。论形象,她憨态可掬,但也不能因为形象可以“加分”而忽略了表演上的加强。当天刘莹与万峰搭档演出一幕滑稽小品,在表演时,她一再出错,甚至要万峰来提词,小品录制多次出现中断,虽然在电视播出后,观众看不到其中的“断裂”,但对于演员来说,连记熟台词这门“基本功”都做不好,又有什么资格参加“十大笑星”的角逐呢?
记者不由想到之前周柏春过世时,叶惠贤对于这位滑稽界泰斗的回忆:“周老对于艺术的态度非常值得曲艺界新人们学习。尽管这些段子他已经表演了几十年,但是每次上台前,他还是会说,‘慢点,再让我练一遍’。”
上海滑稽要振兴,就要从最简单的“基本功”开始,只有认真了,才能有未来。
本报记者|霍燕妮 朱渊|文|齐琦|图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