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无锡四月十一日电 (记者 应妮)中国文物界百余人士十一日在此间一致通过《无锡建议》,让中国二十世纪遗产的保护首次进入中国政府的统筹规划。
有“活着的遗产”之称的二十世纪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当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实践的主题。但它在中国长期被忽视,导致大量具有重要价值的二十世纪遗产正在加速消亡。
二十世纪遗产在中国重点为近代工商业,抗日战争、解放初期经济复苏、“大跃进”运动、“文革”、改革开放等时期的代表性、典型性的建筑物、构筑物。
《无锡建议》提出在中国开展二十世纪遗产的科学评估,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应将二十世纪遗产作为重点内容,通过普查准确掌握资源分布和保护现状,并予以登记认定,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具有重要价值的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同时,该文件建议实施对二十世纪遗产的合理利用。“应制定二十世纪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标准和管理办法,规范保护手段和程序,对保护和利用途径做出明确规定。应结合城市文化建设,优化历史街区的功能调整。应依托二十世纪遗产大力推进二十世纪历史题材博物馆的建设,并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应在不破坏文化遗产价值的前提下,采取‘再利用’的保护方式,确保二十世纪遗产的延续性。”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表示,将通过正在进行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将二十世纪遗产的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他同时透露,目前国家文物局正在组织制订文物认定条例,并启动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遴选,其中将充分考虑二十世纪遗产的保护问题。
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代表,阿尔及利亚、叙利亚、印尼、波兰等国的驻华大使、文化参赞以及中国三十一个省区市一百二十位文物专家出席了在此间举行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完)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