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重庆出版集团在北京举行《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首发会。该书作者、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著名主讲人王立群现场谈项羽。 中新社发 盛佳鹏 摄
|
1月24日,重庆出版集团在北京举行《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首发会。该书作者、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著名主讲人王立群现场谈项羽。 中新社发 盛佳鹏 摄
|
近日,与于丹、易中天、阎崇年齐名的“四大红人”之一王立群的新作《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由重庆出版集团出版。该书是王立群在“百家讲坛”2006年播出的《汉代风云人物之项羽》的基础上,经过精心打磨而成。全书围绕项羽为什么失败这个中心问题,以广大读者关心的一个个历史疑案为线索,抽丝剥茧地为读者揭开重重历史谜团。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历来就是一个备受争议、被多角度解读的人物。项羽为什么斗不过刘邦?记者就此采访了有“文化奶妈”之称的王立群先生。
项羽 进《史记》本纪
和司马迁的态度 关系不大
接受记者采访时,王立群正录制《华佗》。他告诉记者,正在录制的迎奥运大型系列节目《秦始皇》受命暂停。百忙中王立群还是抽出时间谈了他对《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的看法。
项羽情商极低
《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从“政治幼稚,军事被动,性格弱点”三个方面来阐述项羽大起大落的传奇人生。王立群认为,项羽这个人政治上十分糊涂,几乎没有什么政治头脑;军事上缺乏战略眼光,导致军事上日渐被动;性格上刚愎自用、残暴、不宽容等。可以说他的情商极低,这三个原因决定了项羽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
“糊涂”贯穿一生
王立群对项羽的解读,全部集中在对其败因的分析。他曾表示,包括一些教材在内,对项羽在鸿门宴上的举止存在误读。以往的观念将之归结为项羽的“妇人之仁”“匹夫之勇”,而在王立群看来,是项羽的“糊涂”导致了鸿门宴最后的结局。而这种“糊涂”,也贯穿项羽的人生,导致了他最后的失败。
王立群认为,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带有个人倾向性是无可置疑的。不论是谁,写历史人物时总有个人的价值判断,所以,完全没有个人倾向性的历史是不存在的。《史记》中的“本纪”是帝王史,项羽没有当帝王,因此按照常理,项羽是不能进入本纪的。但是,在秦亡汉兴的四年之中,项羽是中国政坛的实际主政者,司马迁将他视为帝王是符合历史事实的,这和作者要表达的态度关系不大。司马迁的这种做法主要是根据他对历史的认识而采取的。至于《项羽本纪》居于《高祖本纪》之前,主要是时间因素决定的。
对话王立群:
历史上对项羽失败的成说不准确
秦亡汉兴与项羽紧密相连 广州日报记者:在《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您推出《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是趁热打铁、追求史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呢?还是一种变相的自我跟风?因为项羽可说的内容毕竟不多,《史记》中也只有《项羽·本纪》一篇?
王立群:项羽是《史记》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虽然在《史记》中只有《项羽·本纪》一篇专论项羽,但是,《史记》中涉及项羽的传记还有很多,比如说《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留侯世家》、《陈丞相世家》、《萧相国世家》、《淮阴侯列传》等等。
可以说秦亡汉兴之际的很多人物都和项羽有不解之缘。其实,《史记》写人物有一个重要方法叫“互见法”,即是把一个人物的事迹不放在一篇传记中来写,而是分布在若干篇传记中来写。因此,对《史记》不熟悉的人认为《史记》只有一篇写项羽,其实是一种误解。所以,《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在内容上讲并不单薄。
把项羽失败的原因讲透
广州日报记者:该书以您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讲稿为基础,那么,成书后的《项羽》与电视版有何不同?
王立群:电视讲座的项羽只讲了九集,因此,九集电视讲座并没有将项羽失败的原因讲透。我的《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一书只讨论了一个问题,即项羽为什么失败。
我主要补充了三项内容:第一,谁还应对项羽的失败负责?第二,有关项羽失败的一些成说是否有道理?第三,历代有关项羽失败的诗歌。项羽的失败主要责任当然要由项羽来负,但是,作为一个庞大的军事集团,项羽集团的失败就不仅仅是项羽一个人的问题。比如说范增,他是项羽的唯一谋士,范增对项羽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比如说龙且,项羽在关键时刻,抽调荥阳主战场的10万精锐部队,交给龙且,让他率精兵救齐。结果龙且大意轻敌,不仅葬送了自己,也葬送了项羽集团的10万精兵,同时也葬送了项羽政治生涯。再比如说韩信,韩信与项羽都是此期最伟大的军事家,但是韩信和项羽一样都不了解刘邦,不懂得政治。在韩信集团已经成为刘邦、项羽两大集团之外的第三大集团时,在韩信的政治选择决定天下命运的关键时刻,韩信以个人恩怨决定集团的取向,导致项羽的败亡,也注定了自己的覆亡。
历史上对项羽的失败有一些成说,比如“残暴说”、“失人心说”、“匹夫之勇说”,等等。这些说法流传极广,影响极大,但是,这些说法并不正确。它们并不是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对此我在书中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讨论。
广州日报记者:为什么您将“项羽为什么失败”设置为全书的中心议题?
王立群:项羽是一个失败者。讨论一个失败者最重要的线索当然是讨论他失败的原因,所以,我将“项羽为什么失败”设置为全书的中心话题。
广州日报记者:写项羽的书不少,您觉得这本的特点在哪里?
王立群:《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最大的特点是总结了项羽失败的三大原因,尤其是政治幼稚。在所有研究项羽的文章、专书之中,很少有人专论项羽的政治幼稚。“鸿门宴”集中体现了项羽的政治幼稚,这一观点从未有人谈及。因此,我的解读是非常个性化的解读。第二,战略被动,项羽是一个军事天才,是一尊战神,但是,他对刘邦的战争最后却以失败告终,为什么呢?项羽在军事上主要败在战略上。项羽不是一位战略军事家,这也较少为人们论及的。第三,性格悲剧。项羽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性格的失败。刚愎自用的性格,导致项羽惟我独尊。
讲秦始皇重点在统一
广州日报记者:时下诞生了很多靠说历史出身的“学术明星”,您怎么解读时下的历史热潮,或者说吸引人们阅读历史的因素您认为是什么?
王立群:中国民间历来都有一个浓重的历史情结,因为历史在各个时代不同的解读者手中或口中,为老百姓提供了了解读历史的途径,也为老百姓带来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历史可以提供智慧,历史可以解读人生,历史可以告知未来。这是历史类讲座和历史类图书受到中国观众喜爱的主要原因。
广州日报记者:对于项羽这个人物,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
王立群:在一个以成败论英雄的国度里的一个千百年被老百姓不以成败评论的本色英雄。
广州日报记者:目前,您在录制《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这是2008年百家讲坛迎奥运的两大重点节目之一。您会怎样解读秦始皇?
王立群:一个重点:统一。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统一了中国,所以,讲述秦始皇也必然要以统一为重点、为主线来讲。秦始皇的统一并不是他个人的功绩,他是秦代三十多位国君数百年自强不息的结果,也是其他六国逐步衰落的结果。所以,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就是秦国逐渐崛起的历史,就是六国逐渐衰落的历史,把这两个历史结合起来,就讲清楚了秦始皇对中国的统一。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