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28日电 香港《大公报》3月28日发表文章说,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造成学术道德日益败坏,学术造假事件屡见不鲜的咄咄怪事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我们的政府和有关部门没有切除该毒瘤的勇气和决心,那么奢谈中国科学技术长足发展,学术创新都只能引来外国学人不屑的嘲笑。
文章摘录如下:
随着高校大跃进式的大扩招,到2007年9月,我国高校在读研究生已超过165万人。但是可供发表论文的核心刊物却还是那几家。大量教师、学生发表论文的需求,直接推动了学术刊物如火如荼地收取“版面费”。而中国数百万等待评定和晋升职称的人,同样“培育”了“版面费”的市场。除了高校之外,科研、卫生、出版系统都逃不出这个中国式的规定。供求关系如此严重失衡,让收取“版面费”这样的学术腐败现象愈演愈烈。那些所谓的核心刊物收取“版面费”后,就会让那些可以直接丢到废纸篓的水货论文大行其道。交易双方各取所需、皆大欢喜,哪管他什么论文造假、学术败坏。
事实上,无论是中国的“学位条例”还是教育部有关规定,都没有研究生发表论文的具体规定;国务院学位办也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要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校对论文的“需求”似乎在变本加厉。高校的管理者们,如果只是刻板遵照教育部的规定,设定一套不管合不合理的条条框框来管理学校,那还算是好的。可是偏偏他们很有“上进心”,一心要在什么大学排名榜、教育部评估上力争上游,要为自己的“仕途”提供拿得出手的“政绩”。而自己治下的学校在最高级别的学术刊物上多发文章正是显示他们政绩的最易见效的指标。这一来,拿发表论文和学生的毕业和学位挂钩,和教师评职称、升职挂钩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了。
要想切除“版面费”这个对学术的肌体危害越来越严重的毒瘤,办法有三:
其一、学术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独立、自由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只有打破政府对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垄断,重树大学的独立、自由精神,排除对大学教学的行政干扰,大学才能摆脱行政权利的附庸,才能避免不懂学术规律的官员为了面子工程,利用权力向大学强求论文数量,而且只看数量不看质量的荒唐要求。
其二、斩断公共财政对学术期刊的经济和行政支持,放开对办学术期刊的准入垄断,让市场淘汰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几乎没有读者的核心期刊,让读者来选择真正有学术精神的权威期刊。这样,学术期刊就要维护学术信誉,其选文只能以论文学术质量为第一标准。收取“版面费”,不讲学术声誉的学术期刊,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后,“版面费”自然就没有了市场。
其三、在社会范围内破除以论文数量评定人才的不正常观念,大学、科研机构、单位的学位授予、职称论文质量评定委托第三方的独立学术委员会进行,让那些单位自设的学位、职称的授予和发表论文挂钩的规定失去生存的土壤。
尽管执行以上的治理“版面费”的办法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将会面临很多困难,但是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这样造成学术道德日益败坏,学术造假事件屡见不鲜的咄咄怪事却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我们的政府和有关部门没有切除该毒瘤的勇气和决心,那么奢谈中国科学技术长足发展,学术创新都只能引来外国学人不屑的嘲笑。 (张海通)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