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3日,农历清明节即将到来,在湖北宜昌某公墓墓园里,前来扫墓祭祀亲人的市民络绎不绝。 中新社发 刘君凤 摄
|
2008年3月23日,农历清明节即将到来,在湖北宜昌某公墓墓园里,前来扫墓祭祀亲人的市民络绎不绝。 中新社发 刘君凤 摄
|
清明与农时联系紧密
清明节既是节日也是节气之一。据有关专家称,在《淮南子·天文训》上就有:“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专家告诉记者,清明作为传统节日,包含着丰富的风俗活动内容。清明节是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活动仪式是祭祖、扫墓,这是人们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人们重要的礼俗活动之一。踏青节、扫墓节、聪明节都是清明节的别称。中华民族的祭祖活动往往在郊外进行,人们把扫墓和郊游结合起来。
据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专家仲富兰教授称,清明节不能仅仅理解成扫墓。因为这是唯一一个与二十四节气重合的节日,说明清明与农时和大自然的联系很紧密。他说,清明节祭扫的起源,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土葬,由于土葬后的水土流失,因此每年定在清明节时祭扫祖先的墓地。同时,结合清明节时的气候特点又可以进行踏青活动,放风筝等,可以说是一个既肃穆又轻松的节日。
而民俗学专家陈勤建教授称,清明时节是宇宙、人和自然三者的生命交汇点。因为清明这个节气是播种的季节,因此既是大自然的节气,又是孕育生命的起始,也是祭扫先祖的节日,在唐宋年代,清明就是一个重大的节日,每年都放长假。而且早在先古时,清明就已作为一个家庭祭祀的重要日子。
传承文化“从娃娃抓起”
但是专家也指出,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都是农耕文化下的节日,由于失去了产生时的文化背景,因此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清明节这类传统节日往往在现在的年轻人眼中只是一个形式,甚至有些年轻人连家族的来源都不甚了解。
据有关专家介绍,清明节其实在古时有众多的传说和活动。比如古时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就是相传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节寒食节合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代后才移到清明。清明节时的活动也有扫墓、踏青、荡秋千、蹴鞠、植树、放风筝等丰富多样。尤其是放风筝,传统清明节时期,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有些人还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复旦大学长期从事民俗研究的专家郑元者教授称,现在清明放假,说明国家开始重视传统节日了,在强化传统民俗文化意识方面确实有点作用,但是不论如何,要使更多的人重视清明节这类传统节日,还需要“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从小就了解清明节等这类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提高传统文化素养。
而陈勤建教授认为,清明节不久前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下的节日都有中国的民俗特色,应该把这些传统节日打包,一起申请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记者 姜澎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