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下午,上海市作协主席王安忆参加“2008年法语周”特别活动,在上海市作协大厅与法国女性作家葆拉·康斯坦、马克丝·蒙内展开对话,探讨女性文学话题。
婚姻是女性的归宿
“小说家很少想到什么主义,她们想到的总是生活。”聊起女性文学,王安忆想起了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她的作品,关心的总是同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才能把女人嫁出去。我们中国话就说,男有分,女有归。女性出嫁就是归宿。”她坚持认为,婚姻对女性来说真的很重要,足以影响一生。《长恨歌》近日刚巧被译介到法国,说起自己的代表作,王安忆还颇为感慨地说:“在《长恨歌》这个小说里,我就一直想把王琦瑶嫁出去,最终却没能嫁掉!”
以后再也不“怀旧”
王安忆认为,很多读者其实一直对《长恨歌》存在一种误读,就是出于想象认为小说写了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其实,小说涉及的是上世纪40年代的上海。”王安忆坦言,这个年代是她没有经历过的,所以就是她写得最糟糕的。
王安忆说:“我真的知道这部分写得不够好。从这也能看出我不是一个对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有想象力的人,我必须去写我有经验的事情。为了躲避这样的空想,我想我以后再也不会去写了。”但王安忆始终不能接受由于这个误解而带来的另一个误解,“就是《长恨歌》看起来像是一部言情小说”。
我对上海别无选择
上海对王安忆而言已经成为一种“别无选择”。“如果我能够选择的话,也许就不选择上海了。”王安忆解释说,上海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并非最好的舞台。“这个城市的历史太短促,还来不及成熟她的文化和语言;中国的书面语又是北方语系,上海话根本排不上;城市里物质太多,离自然也太过遥远。这些对一个作家来说都是先天缺憾。”王安忆也表示自己已经在上海住惯了,不愿意到别的地方去。她认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就是要跳出上海写上海,“用上海的材料,写作非上海的文学题材”。 干琛艳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