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西安三月二十日电(记者 冽玮)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考古工作者近日对位于渭河平原的杨官寨史前超大型原始聚落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其中出土小件文物约六百余件,已修复精美陶器四百八十余件。众多的遗迹遗物展现出关中人类祖先的智慧文明。
杨官寨遗址地处高陵县姬家乡杨官寨村附近,地处泾、渭两河交汇之处,遗址面积约六十万平方米,是仰韶时期一处特大型聚落遗址,距今五千多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其进行了连续的考古发掘,从二00四年至今共发掘面积约一万四千九百八十平方米,清理灰坑八百三十七个、房址三十八个、瓮棺三十一个、窑址十三个、晚期墓葬四十五座。
据介绍,目前杨官寨遗址的聚落布局已逐渐明晰:其外围为一大型环壕,壕内南北长约六百米、东西宽约八百米,居住区位于壕内中部。晚期房址位于遗址南部断崖一线,由成排分布的房址、陶窑和窖穴组成,有残存的踩踏面将一些遗迹连接。大量房址与陶窑组合的出现表明,遗址南部应是晚期聚落的制陶区。
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制器物,主要有罐、盆、瓶、钵、瓮、釜、灶等日用器,大多呈红褐色,有一件口径约三十六厘米的彩陶盆,光洁的外壁在红褐底色上以黑色颜料绘有形似蜥蜴的纹饰图案,手法简洁抽象,寓寄着远古人类的奇幻想象,十分罕见。还出土大量以磨制石器为主的生产工具,有刀、斧、锛、凿、纺轮等。骨器也相当精致,有锥、笄、镞等。
此间专家称,杨官寨遗址是继半坡、姜寨等之后对关中地区新石器遗址的又一次大面积揭露,它进一步丰富了关中地区仰韶文化的文化序列,同时对关中地区庙底沟文化、半坡四期文化相关问题的研究,探讨泾渭流域史前考古文化、聚落形态与环境变迁之间的关系等课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