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名人马未都很忙,当记者站在观复博物馆门前等待马未都时,距相约这次采访已有半个月时间了。今年,马未都在他丰富的人生中又加入了新经历——登上央视《百家讲坛》讲课。随着第一部分落幕,《百家讲坛》趁热推出马未都图书,包括家具上、下,瓷器和杂项共四本。在中关村图书大厦的签售活动一再改期,终于确定在3月22日举行——
记者:说到书,您以前也出过关于收藏的书,这次出书和以往您的书有什么不同,是如何定位的?
马未都:先出的是家具,分上、下两本,然后是瓷器和杂项两本一共四本书,这四本书出来呢,我觉得这书针对两种人。针对收藏的人应该是必读的书,因为过去没有人这么讲过收藏,都是就事论事,这烟灰缸什么时候有的,现在我讲的是香烟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什么时候推广开了,推广者是谁,就是把背景给你讲清楚。让你更深地去理解,不是让你单纯理解文物的表面,而是要让你理解文物的内涵,这是对收藏界的人。第二对其他读者群,让他们了解文化的成因,我们拿证据来说话,为什么这个文物是这样的,当时怎么形成的,更多了解文化背景。
记者:《百家讲坛》的易中天,于丹,签售时都出现过万头攒动的场面,您对您这本书签售时有什么期待吗?万一有人现场拿一东西让您鉴赏怎么办?
马未都:我估计肯定会有这样的人,但是我肯定看不了,那么多人排队呢。我计划就不现场签字了,我设计了一个签章,直接盖,这章很复杂,我前面写了两句话,然后是签名,最后是年月日。于丹俩字才7画,完全可以当一个字去写,要是我那么签,她签一万字我就只能签三千。我觉得我签售没有那么多人,但也不会没人,当时于丹的书属于那种不分老幼都喜欢的,我这个必须是要对收藏有点感悟的人才会感兴趣。
记者:您在讲课的时候也出现过一些争议,那这些争议在书中有所修改或解释吗?
马未都:没有,还是按着我讲的来。其实书中的内容只比讲课多,不比讲课少,如果按文字量计,书的量大概多出了一倍吧,一本书大概十几万字左右。而我们上课就只是一个几页纸的提纲。
记者:当时您刚上《百家讲坛》时采访您,您说上这个节目是和制片人一拍即合,但是总觉得这个答案有点“官方”,今天见面了,您能告诉我您为什么会上《百家讲坛》这个节目吗?
马未都:第一是现在社会时机特别好,收藏热也热了这么多年了,需要有人来点拨,我觉得如果将来社会能看清楚这个地方是个拐点的话,或者说这个地方应该是个标志。头十年老百姓关注这个就是为了挣钱,我今天希望老百姓可以把部分的目光集中到文化上来,你可以赚钱,但是你要多关注文化,不能老说这东西多少钱,要说这东西是怎么来的。要关注这些事,我觉得社会开始有这个需求。
第二个层面是我自己,我觉得有我这种表述能力的人,没有。我也别太谦虚了,像我这样的在全国找不出另外一个人去,一是对文物自身极为熟悉,二是对收藏十分熟悉,第三呢,我还能说会道,能“白话”,全国保证你找不到第二个人,我为什么说无可替代,我真不怕有个人和我一块说,这人真讲不过我去。
从我的角度讲我应该再早点讲最好,但是那时社会不承认,要是再往前推5年到8年,我说得还好。人的表述能力40岁到50岁最好,我现在就一大堆毛病,吃字,措辞也不太好。我现在做这些首先要考虑大众,比如10年之后我再弄就比较学术了,我就可以不像现在这样只考虑观众了。
记者:现在有人说《百家讲坛》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好老师不多,以前火的现在又多次回来讲课,您作为一个亲经者,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马未都:《百家讲坛》自开播以来出现了两个怪人,一个是我,一个是纪连海,纪连海是一个中学教师,他们认为你上去怎么也要是大学老师吧。而我是上《百家讲坛》之前知名度最高的,开始他们比较质疑我,你算什么?《百家讲坛》要的是既要有知识,又要善于表达,还要老少通吃。我的优势就在于我的专业极为特殊,无可替代,你说找一个博物馆的人出来,他过不去这关,找一古董商他没法讲知识。《百家讲坛》也挺难的,火也挺难的,上了好几百人了,真正能火的就几个。
其实《百家讲坛》现在的人不火我觉得是缺乏幽默感,观众跟你没利害关系,又不是说听完你这个能领一个文凭,你讲得不好听遥控器一分钟就换台了。
记者:平时除了在博物馆帮人鉴赏宝贝,参加各项节目,您还干点什么?还去淘宝吗?
马未都:现在经济社会,什么都是拿钱就买,基本没有捡漏这一说了。我其实推了好多节目,我今年就是想把《百家讲坛》这事做好。这事是一个献丑的事,你一上台行不行谁都看得见,百姓没人跟你客气,你要保证你的上课质量,这对我来说比较苦。再一个就是出书,我希望书的质量好,这对我比较重要,因为书是“落”下来的。我觉得书比电视还要重要的原因是书你随时可以翻,我们这代人还是觉得书是最重要的。还有就是其他一直想出的书,也该踏下心来给写了。总之,今年是和书干上了。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