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十日电 (记者 刘双双)一边是有人呼吁抑制公祭之风愈演愈烈,一边是有人建议将炎帝陵祭祀升格为国祭。两会期间,一场关于公祭活动的争论悄然开擂。
“现在全国各地祭炎帝、祭大禹、祭伏羲、祭诸葛亮、祭包公、祭武则天、祭柳下惠,无所不祭。还振振有词,这是‘地方名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赵园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建议,政府部门退出上述公祭活动,尤其要慎用“国家祭典”的名义。
在赵园委员看来,有的地方打着“展示对外形象”的旗号,滥用公共财政,虚耗纳税人的钱,造成了奢华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就在赵园言论引起舆论广泛关注时,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株洲炎帝陵管理局副局长谭艳向大会递交了一份《关于炎帝陵公祭由全国政协和中央统战部牵头组织,邀请国家领导人参加的建议》。
炎帝陵民间祭祀几千年香火不断,至今湖南省政府举行过六次大型公祭。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来炎帝陵祭祖每年达五十万人次。
谭艳代表对记者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祭祀不仅是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凝聚海内外华人的纽带和桥梁,“炎帝公祭不应取消,而是要继续办下去,并要办成弘扬炎帝文化的精品活动。”
对赵园委员提出的祭祀活动滥用公共财政之说,谭艳立即用炎帝陵祭祀的实例予以反驳。“炎帝陵祭祀从来崇尚节俭之风,演出人员多是群众自发,经费开支公开、透明,除小部分由财政投入外,大部分来自海内外各界的捐赠。当地成立了专门的炎帝文化基金会,所有募捐全部严格用于炎帝陵的扩建工程。”
“现在我们很多传统文化都被忽略,不希望有一天炎帝祭祀也过时了。”谭艳建议,国家能打造“北祭黄帝陵,南祭炎帝陵”的中华祭祖大格局,以满足更多的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探源、谒祖归宗的心愿。她也呼吁社会各界以动漫、书籍等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对炎黄文化的宣传,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完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