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覆盖面遍布全世界。
自1923年3月3日创刊以来,《时代》就对报道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它的主要创办者、老板亨利·卢斯是美国在华传教士的后代,在山东出生并长大。在执掌《时代》的数十年间,他与中国的这一历史渊源和其传教士家庭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刊物对中国的关注,这一特点也延续至今。截至2002年,《时代》封面上与中国有关的人物和事件,大约有60次。
从1976年1月到1997年去世为止,邓小平共有8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分别是:1976年1月19日、1978年12月25日、1979年1月1日、1979年2月5日、1983年9月26日、1985年9月23日、1986年1月6日和1997年3月3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邓小平两次被评为该刊的“年度风云人物”,即1978年和1985年。其中1986年1月6日的《时代》周刊用了25页的篇幅介绍他。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逝世。3月3日出版的《时代》周刊在《告读者信》中称,能够两次当选该刊“年度风云人物”的,只有丘吉尔、艾森豪威尔等少数几位世界领导人。
初次上《时代》,美国人对邓小平心里没底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中国人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全世界也对中国的前途问题强烈关注。1月19日,邓小平的大头像首次出现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上,但色调极为暗淡、阴郁。封面左下角注明:“周恩来的继承人:邓小平”,右上角的醒目标题则是:《中国:朋友还是敌人?》这种暗淡、阴郁、疑虑的格调,不仅反映了观察者当时眼中的中国,而且也揭示了美国以及美国人的集体心理状态。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开始和解。在美国人看来,周恩来代表着中国内部务实的温和力量,愿意同美国发展关系。周恩来去世,中美的战略和解是否会由此断送?美国人感到焦虑。
据说,基辛格早期访华时见过邓小平,称之为一个“令人讨厌的小个子”。这话他到1976年就不认账了。1997年邓小平去世,记者再追问他此话,他干脆说:“这不是真的,他是我所遇到的一个伟大的世界领袖。”基辛格态度的转变,说明了美国人对邓小平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
在美国人看来,周恩来温文尔雅、充满了儒者的魅力,这也是美国人心目中社会主义国家务实、灵活、理性的温和派领导人的理想形象。邓小平则完全不同。他从来是直来直去,甚至咄咄逼人。所以,初次与邓见面,对于习惯于和周恩来打交道的基辛格等人,心里感到不舒服和看错人是不难理解的。
不过,美国人很快发现,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讲话一针见血、斩钉截铁、从来不兜圈子的邓小平其实更好打交道。美国人对邓小平不仅尊重,而且喜欢,甚至着迷,因为邓小平更能够清楚地展示中美合作的潜力。在美国人看来,他干练、执着、厉害,能明白无误地告诉你他想要什么,并准备为此付出什么代价。
虽然1976年初对于谁将主持未来的中国还不清楚,但《时代》周刊却看好邓小平,将他作为了封面人物。果然,1978年,复出后的邓小平明确地告诉美国人,他准备和美国打交道,于是中美迅速实现了关系正常化。1978年12月25日,邓小平的头像与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同时出现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上,上面写着:与中国打交道,与以色列免谈。显然这时美国已开始信任并欣赏这个新领导者了。
“红色魔鬼头子”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邓小平被《时代》周刊评为1978年“年度风云人物”。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