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2月,林默涵再次出任文化部副部长,他恢复工作后主持的第一个工程,便是重新注释出版《鲁迅全集》。
1981年鲁迅诞辰100周年前夕,这套堪称时代精品的16卷本著作顺利出版。茅盾评价说,出版《鲁迅全集》这样的大工程,非林默涵这样的“霹雳手”来抓不可。
后来,林默涵还被推选为鲁迅研究会会长。这名青年时代就崇拜鲁迅的闽南学子,在他步入晚年后,以这样一种他大概始料未及的方式,再次走近早年的“启蒙老师”。
1978年5月,林默涵出任恢复全国文联及各协会筹备组组长。他主持召开中国文联第三届全委会第三次扩大会议,力主平反冤假错案,对文艺界在“文化大革命”和反右斗争严重扩大化期间的案件进行全面复查,为文艺界的拨乱反正作出了贡献。
1982年后,林默涵退出工作一线,改任文化部顾问、艺术委员会主任,但他没有放下手中的笔。1986年至1995年间,他写的随笔、杂感、回忆录,以及访谈、讲话、谈话就有近百篇,其中1989年以后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文章就有60多篇。
拒写回忆录
看他身体每况愈下,有人劝他写回忆录,他摆摆手,“我不想标榜自己”
2001年7月,年近九旬的林默涵因肺炎入院。看到他的身体每况愈下,有人劝他尽快写回忆录,他摆摆手,“我不想标榜自己。”
不写回忆录不意味着没有回忆,在老人漫长的生命历程中,有战斗,有荣耀,有争议,也有纯净美好的记忆。
林默涵晚年曾动情地跟儿女们提起当年在颐和园“云松巢”工作的情景:一天紧张的工作后,几个人晚饭后常在一起围坐畅谈或沿湖散步,时常可以听到昆明湖畔传来大学生们的笑声、歌声和手风琴声,暮色徐徐降临,偌大的颐和园随之一片静谧。
据当年和林默涵一起工作的冯其庸回忆,那时林默涵在中宣部和文化部还有很多日常工作,常常城里城外两头跑,日子过得清苦,写作也不轻松,但一帮人白天一起讨论,晚上抵足而眠,将近一年的时间充满快乐。
或许正是因为心存这样一份美好记忆,林默涵才会说出“骨灰撒到颐和园”的话。
如今斯人已逝,围绕他的争议或许不会就此停止。但对于这样一位可以笑言将自己的骨灰“倒进马桶冲走”的老人,身后毁之誉之,他会计较多少?
生前身后,不少人评价林默涵时用到同一个词:光明磊落。一位著名作家和文艺界领袖的评价则更加意味深长:“我或许不同意他的观点,但钦佩他的为人。”
记者 张媛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