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关心新闻记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让老记者们至今记忆犹新:在拍总理会见外宾握手时,总理看到记者拥挤没拍好,会有意识地多和客人握一会儿手,讲几句话;服务员上水上毛巾挡镜头时,总理每次坐下都先讲话表示欢迎客人到来,并指示服务员要等记者们拍照后再上茶水和毛巾;毛主席视察外地开始不让记者拍,后来总理说服了毛主席……
早期新闻拍摄使用的碘钨灯必须拖着一条长长的电线尾巴,一端必须插在室内固定电源上,抢新闻时,灯光师举着灯拉着线到处跑很不方便。在周总理会见日本客人松村谦三时出现了意外。新中国第一代女摄影师舒世俊回忆说,总理走出门外和客人握手,我们记者追上去,灯光师也必须跟上,在大家拥挤着抢新闻时,照明灯线无意中碰到了外宾身上。
客人走后,总理批评了记者太乱,没礼貌。他指着那根照明灯线说:“一定要割掉你们这个尾巴。”
在周总理的指示下,由时任新华社摄影部主任石少华牵头,新影厂张综礼、北京电视台孙永福到上海沪光灯具厂,责成厂家紧急研制新型灯具。老照明师曹友还记得,灯泡是由复旦大学的电光源专家蔡楚泉教授负责攻关,电瓶由天津十八所研制。在试制生产中,电瓶内需要一种特殊材料,是国防军工部门专用的材料,总理又亲自批示有关部门协助解决。在总理的关怀和具体指导下,体积小、亮度大的国产电瓶灯出世,这时照明设备真正割掉了尾巴。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来中国访问。当美国记者看到中国的灯光师也举着电瓶灯时,非常惊讶。曹友说,我们的电瓶灯比外国记者用的灯体积小、亮度大,他们非常羡慕。
1973年,周恩来总理在接待外宾的时候,发现记者们长时间站着,从会见开始到宴会结束,非常辛苦。他吩咐服务员在宴会厅里加一张桌子,让记者们吃饭。此后,每次接待外宾,都会在宴会厅的一旁设置一桌“记者席”。
第二年,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设宴接待外宾。外宾入场拍摄完成后,记者们都坐到记者席。席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一名记者打开一瓶酒,很多记者举杯,中央电视台灯光师张敬邦也喝了一点,脸上有一点发红。按当时的程序,主宾双方先吃饭后讲话。致辞过程中,周总理闻到了有些记者身上的酒气,脸色立刻严肃起来,但什么也没有说。外宾离开后,周总理留下了全部记者,严厉地说:“你们看看你们的脸,这会造成什么影响!”他让服务人员拿了一瓶茅台酒给现场记者斟满,说这次让你们喝个够,以后再也不许饮酒了。
这次宴会给张敬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三十多年里,任何工作场合,他都滴酒不沾。(杨金月 葛亮 马明明)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