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我的千岁寒》大规模复出;2007年9月《致女儿书》;2007年11月《新狂人日记》;2008年1月《和我们的女儿谈话》,这也是他复出后第一部长篇小说。王朔以一年四本的速度在纸面“话痨”,创造了“王朔速度”,这也引发了读者对这种“大批量生产”的质疑。
日前,《和我们的女儿谈话》终于揭开神秘面纱。所谓的“长篇小说”是一本不折不扣的对话语录,全书共计20.8万字,九成都是对话。小说讲述一个叫做方言的人(王朔旧作《过把瘾》的主人公)自杀身亡了,若干年后,方言的女儿咪咪方对父亲的自杀始终不能释怀,于是她找到方言生前的挚友老王,两人开始一场漫长而艰难的谈话。据悉,《和我们的女儿谈话》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情节,有业内人士戏称,以前卫、愤青姿态出现的王朔这次彻底沦为了“罗嗦的话痨”。
与只写了两节的《致女儿书》一样,《和我们的女儿谈话》也是一部未完作品,只完成了小说的第一部分。据小说出版方人民文学出版社介绍,王朔的这部作品文如其名——对话体的写作方式占据了小说的主体,而非对话体仅有作品开篇的一小部分文字。王朔则把它看作《致女儿书》的续篇,因为对女儿“感情太浓了讲不下去了”,于是“一怒之下”就换成别人的女儿,就不会那么激动了。
早在《新狂人日记》出版时,就有不少读者对王朔的“超级高产”提出质疑。此次《和我们的女儿谈话》出版,更有不少读者直言王朔“发水”:“再怎么高产的作家,也不至于半年里连出三本书吧?”对于读者的质疑,出版社回应说:“这本书其实王朔在几年前就开写了。之所以最近他出书如此密集,只是现在他才把这些书稿拿出来出版。”而对于销售前景,出版方则显得胸有成竹:“王朔写作状态这么好,让他不出是不可能的,至于是否会导致他自己的书挤了自己的书,市场自然会调控。” (记者 谢正宜)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