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将党“一分为二”
那篇《欢呼北大的一张大字报》的《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批驳了北京市委大学部副部长宋硕说的“加强领导,坚守岗位”,声称“为陆平、彭云等人多年把持的北京大学,是‘三家村’黑帮的一个重要据点,是他们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顽固堡垒”。
文章还说:“你们所说的党是什么党?你们的组织是什么组织?”“事实使我们不能不作出这样的回答,你们的‘党’不是真共产党,而是假共产党,是修正主义的‘党’。你们的‘组织’就是反党集团。”
文章第一次明确地告诉当时只知有“三家村”和“三反”分子的广大群众:你们过去一贯尊崇、服从的党组织,是要分析和区别对待的,有的是假的、修正主义的“党”!当然,对领导者也要分析。不要再盲从下去了,要造反!
文章将党“一分为二”:假的和真的———有人不是总强调“党的领导”吗,你们就要看看是什么样的“党”的领导!两个月后,毛泽东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中,把党的“司令部”也分成了两个,其中一个是应该“炮打”的“资产阶级司令部”。
毛泽东一直在考虑、寻找“一种形式,一种方式,公开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我们的黑暗面”。像过去农村包围城市、向城市进攻那样,他要设法直接发动群众,由群众向“走资派”、向中央及地方的“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进攻,由“天下大乱再到天下大治”。
如今有了。聂元梓等七人大字报提供了这个契机。毛泽东对七人大字报,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于这张大字报的实际作用,毛泽东后来也作了评价。他在10月25日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说:“我也没有料到,一张大字报一广播,就全国轰动了。”
《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的1967年元旦社论也作了评价:“1966年6月1日,毛主席决定发表北京大学的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点燃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熊熊烈火,掀起了一个以打击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为重点的群众运动。”
清静幽雅的燕园成了喧闹的大庙会
北大校园内的大字报铺天盖地,对以陆平为首的原校党委展开了全面进攻。从6月1日至6日的六天内,校内贴出大字报5万余张。
千万封声援聂元梓等七人大字报的信件和电报,雪片似的从全国各地飞进北大。各地报纸也大量刊登声援文章。《人民日报》4日刊登的工农兵和学生的文章有:《学习你们大无畏的战斗精神》、《我们工人阶级誓做你们的后盾》、《这一炮打得好、打得准、打得狠!》等等。
北京各高校纷纷来人到北大学习批判校党委的经验。不仅是本市的学校、机关、企业的群众,甚至连外地的一些学生和工人,也赶到北大来看大字报。校园里人山人海,每天来看大字报的人,达数万甚至更多。北大成了全国学习的榜样。参加农村“四清”尚未结束的北大师生,全部奉命急速回校参加“文革”。
聂元梓等七人的大字报及《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在全国各地引起强烈反响。
如果说前一阶段主要是听从本单位领导的指挥棒,去批判“三家村”和“三反”分子的话,那么,从此以后,人们开始按照当时中央报刊、电台广播的指向,自发地去“与人奋斗”了。
造反运动不断扩大升级,一些学校甚至出现体罚和打人现象。许多大学掀起以批斗党组织负责人、校长甚至教师为对象的造反浪潮。同时造反浪潮还波及全国其他城市的高校。各地青年学生纷纷起来“造修正主义的反”,揪斗校党委或党支部成员,批判专家、学者、权威,批判“师道尊严”和教师……成千上万个“牛鬼蛇神”纷纷被揪了出来!不几日就使全国许多大、中学校的领导和教学工作陷入瘫痪或基本瘫痪。
不仅大学如此,中学也沸腾了,许多中学生也卷入了造反潮。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