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阳江十二月二十二日电(记者 索有为)在“亚洲第一吊”华天龙轻舒巨臂缓缓提起“南海一号”的一刹那,从沉井周边四泻的海水荡漾开去,为中国水下考古二十年划上了巨大的句号。
中国水下考古和“南海一号”几乎是同时被提起的两个符号,而在很多人看来,这两个符号几乎就是重叠的。
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一九八七年“南海一号”发现后,调查、打捞工作曾几度搁浅。二00二年十月,“南海一号”文物保护工作会议提出了“原地打捞、整体保护、就地展示的方案,二零零四年五月十九日,中国国家文物局论证通过,基本确定‘南海一号’打捞方案。
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说:“国家文物局对此方案慎之又慎,因为整体打捞在世界上没有先例,如果有细微处考虑不周,‘南海一号’在整体出水时若出现变形,船上文物将遭到难以预料的损失,我们要对历史负责。”
二零零六年七月一日,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落成典礼上透露,国家有关部门已批准了“南海一号”的打捞方案。有“水下考古之父”之称的美国专家乔治巴斯在观看了整体打捞方案的模拟试验后赞不绝口。
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景李虎在此前表示,南海一号”是全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水下考古发现,其整体打捞方案对于世界水下考古工作具有开创性,一旦“南海一号”成功打捞上来,就准备申请国家科技进步奖。
为“南海一号”量身定做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是广州瀚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精心设计的,立面由五个不规则的大小椭圆体连环相扣组成,整体既似起伏的海浪,又如展翅的海鸥。中间最大椭圆体为“水晶宫”——海水环境密闭展厅。专家们认为此方案实现了功能、结构、形式、文化内涵的高度统一,一举中标。该博物馆将填补中国乃至亚洲海上丝绸之路专门性博物馆建设的空白,
本月二十八日,“南海一号”将入住 “水晶宫”。 明年底博物馆开放后,游客可以透过“水晶宫”看见水下考古工作者潜水发掘打捞文物示范表演。此种保护和陈列设计方案,在世界范围的考古类主题博物馆中前所未有。
现在,出水后的“南海一号”及其文物的后期保护零距离的摆在中国水下考古专家们的面前。二零零二年从“南海一号”出水的部分瓷器由于侵入瓷器釉面的盐分结晶,撑破原有的光滑釉面,现已出现裂痕。经过海水浸泡后的铁器、丝织品如何妥善保存,在世界范围内也还没有得到解决。这对“南海一号”来说,是今后将持续很多年的大课题。
广东省考古研究所魏峻博士说,对“南海一号”船体本身及瓷器的保藏,有赖于目前在中山大学进行的“南海一号”水环境研究的进展。在明年水晶宫注水之前,中山大学对“南海一号”沉没点水环境的研究将能结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