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清华大学出版社在京举办发布会,宣布正式推出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陈志华、楼庆西、李秋香三位教授带领师生近二十年调查研究乡土建筑的学术成果———“中华遗产·乡土建筑”系列丛书。陈志华再次对目前乡土建筑保护的严峻形势表示担忧,“各种人都在破坏文化遗产,其中最可怕的是无节制的旅游业的破坏”。
每本书都从人文历史入手
事实上,这套丛书从今年初就陆续出版了《丁村》、《梅县三村》两本,之后推出《郭洞村》、《西华片民居与安贞堡》、《蔚县古堡》、《十里铺》、《楼下村》、《俞源村》六本。虽然以建筑为名,但是由于作者长期从事古村落保护,对于当地人文历史也有细致的体察,所以每本书都首先从古村落的人文历史入手,讲述村落建造的历史,再介绍当地的地理地貌,还原建筑的空间环境,最后谈到具体的建筑物,以及建筑的形制与功能。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大量第一手测绘调查得来的数据、图片等,从大的村落城镇、民居、祠堂、各种神灵的庙宇,到斗拱、雀替、牛腿等建筑细部的构建与装饰,还有一些砖木石的雕刻,以及雕刻上面的纹路花饰都有关注。
建筑师也在破坏乡土建筑
陈志华先生昨天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指出“乡土建筑、古村落遭到破坏的原因是综合的,但是最可怕的是无节制的旅游业的破坏,比如我们这次书里提到的浙江武义的郭洞村,本来它的村口是最美的,但是为了发展旅游业当地在村口造了一山坡的酒店饭店,比村子都大”。
陈志华表示“尤其让我悲哀的是有的建筑师在做规划、设计的时候竟然也要破坏,比如在碛口的五里长街中间规划建设个广场,完全把古建筑风貌破坏了”,他指出国内还没有文化保护师或遗产保护建筑师是个很严重的问题,“普通的建筑师和文物保护的价值观是拧着的,他们不懂历史建筑、乡土建筑,也不懂怎样去保护,而喜欢盖新房子”。
陈志华提出,应该学习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建立文物保护师的制度,“欧洲已经没有一个国家允许没有任何文物保护训练或证书的建筑师去动老建筑了,而我们还在一片一片地拆”。说到这里,已经78岁的陈志华对着电话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停顿了一分钟后他重复说了一句,“全世界像样的国家没有这样的”。
- 八本书八个古村落
丛书所选取的八个古村落各有特色,山西襄汾的丁村极具特色的四合院是北方民居的典范之作;广东的梅县三村是客家文化的代表;浙江武义的郭洞村号称万古不败的江南风水第一村;与郭洞相临的俞源村以木雕装饰著称;福建永安市的安贞堡则是清代建筑的瑰宝,大型木构建筑的典范;位于河北省北部雁门关以北的蔚县古堡素有“村村皆堡”之称;陕西长武县的窑洞村落则带来黄土高原的浓郁乡风民俗;福建省福安市的楼下村连片的木构建筑反映建筑与劳作的关系。(记者周文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