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名片
胡绍学,浙江杭州人,1936年6月生,195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建筑学院院长、设计院总建筑师。现为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国家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2000年11月被建设部授予“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
国家大剧院之最
曾经搁置30年的建设计划
1958年,周恩来总理提出建设国家大剧院,并做了批示,大剧院的选址“以在人民大会堂以西为好”。1959年,国家大剧院与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等建筑一起被列入规划中的“十大国庆工程”,作为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的建筑计划。当时我刚从清华建筑系毕业,我的老师李道增先生也还年轻,由他带头,清华大学中标拿下了大剧院的设计任务。全校组建了三百多人的大团队,建筑、机械等许多院系都动员起来了,迅速做好了设计方案。当时那个方案只有一个长方形的歌剧院,约4万平米,看起来比现在要小很多。形态也很简单,就是中央一个大的观众厅,前面是门厅,后面是舞台和侧台,座位数是2700多个。整体造型和现在天安门广场附近的其他建筑相似,都属于中国民族风格的变体,因为革命历史博物馆的设计方案也是我们清华大学做的,大家讲究的是整体和谐统一。
这个方案的施工图都出来了,材料也定了,马上就可以开工建设。我当时还跑到北戴河去选花岗岩,一些建筑机械也开始加工安装了,就准备和人民大会堂同时施工。可是当时由于国家经济困难,这个工程只能下马,一搁就是30年。
其实现在看来,60年代那个设计如果真的盖起来,到现在也肯定报废了。因为真正的歌剧演出是不能用麦克风的,要欣赏演员的真声,在声学上的要求很高。一些高端的演出设备,也需要一个先进的舞台,当年的设计无法满足这些要求。剧院不能太大,以前梅兰芳在人民大会堂演出,不用麦克风,坐在后排的观众就根本听不见。但是也不能太小,像现在的天桥剧场之类的,就没法演《天鹅湖》这样的大型剧目。所以我们国家要引进一些国际顶尖的艺术演出,就必须建设大剧院。
国际招标推翻传统民族风格
这样到了1990年,文化部重新提出建设大剧院,成立了筹建办公室。直到1998年,成立了国家大剧院建设领导小组和业主委员会,先是组织了一次全国范围的设计竞赛,有二三十家单位参加,最后前两名是清华和北京建筑设计院,两个方案都还是传统民族风格的。这次竞赛搞完以后,因为要“面向世界”,就又搞了一次国际招标,以前竞赛出来的方案全都不算。
这次国际招标就吸引了全世界几乎所有著名的设计师,加上我们国内的,一共拿出69个方案。经过几轮筛选,到1999年,剩下6家单位,可是规定最后一轮评选只能有3个方案参加,有关领导就建议我们组合一下,两两合作。于是北京院和英国建筑师合作设计了“大玻璃”,建设部设计院和南美的建筑师卡洛斯合作,剩下我们清华和法国人安德鲁合作。
我们不想和安德鲁合作,清华从来都是自己做方案的。安德鲁也很倔,他也要自己做。但是在当时那种局面下,没有别的办法,安德鲁很苦恼。我就跟他商量,说干脆这么办吧,咱们两家联合署名,做两个方案,一个清华打头,另一个你们打头,最后无论哪个中标,都算我们两家合作的。安德鲁一听,觉得很好。
安德鲁这个人,确实是个艺术家,非常有个性。他早期提出的几个方案,大家评价很差,他就灰心了,突然失踪了一星期,公司和家里都找不到他。一周后,他回公司了,好像变了个人,络腮胡子,衣衫褴褛。原来这一个礼拜,他开了辆车,满法国乱跑,车到哪他就睡在哪,跑了一圈回来,就憋出了现在这个“大鸭蛋”。
当时我是清华设计院的院长,带了十几个人的队伍去法国讨论安德鲁那个方案。有次我和安德鲁一起去见中国驻法大使吴建民先生,吴大使说希望你们两家合作设计出一个优秀的、能体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国家大剧院。可是安德鲁说话直来直去,说不,我就反对你们的传统建筑文化,我要做就要割断你们中国的历史,只有割断历史我才能做出新的东西来。安德鲁就是这么倔的一个人,后来评议的时候也证明他这个方案确实具有震撼力,但也有很多问题。所以当时有两派意见争论非常激烈。
2000年“两会”期间,人大和政协都征求了代表们的意见,结果有六七成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赞同安德鲁这个方案,最后就拍板定下来了。
形式的问题会慢慢淡化
后来大家知道,有很多院士联名上书反对这个方案,为了慎重起见,国家发改委又组织了一次方案论证会,在九华山庄开了6天,请来40多个人参加,其中一半是艺术家,一半是建筑师。会上的争论非常激烈,有4个院士极力反对,也有4个院士极力赞成,但艺术家们基本都说安德鲁这个方案好。我是当事人,不方便发言,但是最后点名让我说,我很被动,就说真心话了。我说在座有很多是我的老师,无论反对还是赞成这个方案,我都很尊重。我的看法就是,这个方案确实好不到哪去,但毕竟有两个优点:第一,与众不同,设计比较新颖;第二,规划上做得比较好。因为之前所有方案做得都紧靠长安街,惟独安德鲁胆子大,一下子后退一二百米,退到人民大会堂的中轴线上,剧院前面全部做成绿地和水面,这个改动效果是比较好的。如果大剧院紧靠长安街,会显得很局促,现在退后了,它这个球体对天安门整体格局的影响也就小了。
但是这个方案必须加以改进。剧场设计归根结底要实用,形式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除了功能,安德鲁这个设计还有很多问题,比如很多人都担心它的安全,尤其是消防安全。大家现在要做的,就是考虑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而不要从形式上否定它。
我这个发言实际上比较符合发改委的想法,他们觉得我比较实际。后来我就带人和北京院一起工作,修改完善这个方案。
围绕国家大剧院的争议可能会一直存在,没关系。现在据了解,它很好用,好用的话就可以基本肯定它了,形式问题会慢慢淡化的。
建筑档案
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人民大会堂西侧,西长安街以南,由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长廊、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组成,总占地面积11.89万平方米。总投资额26.88亿元人民币。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钢结构壳体和内部2416个坐席的歌剧厅、2017个坐席的音乐厅、1040个坐席的戏剧厅、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外部围护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其平面投影东西方向长轴长度为212.20米,南北方向短轴长度为143.64米,建筑物高度为46.285米,基础埋深的最深部分达到-32.5米。椭球形屋面主要采用钛金属板饰面,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幕墙。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湖面面积达35500平方米,各种通道和入口都设在水面下。(记者 武云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