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新著》是教育部重点推荐大学文科教材,其中虽然没有完全否定吴承恩一说,但从引用的资料来看,吴承恩所著《西游记》在清初黄虞稷的《千顷堂书目》中,被列入地理类,是作为游记性质的著作。由此推断,吴承恩所作《西游记》并非百回本小说。
最早刊本没署作者名
章培恒在《中国文学史新著》中,专门辟出一节来叙述“《西游记》的成书与作者”。他指出,今天所能见到的《西游记》的最早刊本十明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唐氏世德堂刻本,二十卷一百回,不署作者姓名,首有陈元之的序,序中在谈及旧本《西游记》作者时说:“《西游》一书,不知其何人所为。”
关于百回本《西游记》的作者,章培恒说:“在清代初叶之前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曾有人说是元道士邱处机。后来清人吴玉、阮葵生等先后以天启《淮安府志》中著录有吴承恩著《西游记》为依据,肯定百回本小说《西游记》为吴承恩所著,鲁迅、胡适均采取这种说法,故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但天启《淮安府志》并未说明吴承恩的《西游记》是否小说,而清初黄虞稷的《千顷堂书目》则把吴承恩《西游记》列入地理类,作为游记性质的著作,所以现在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此书非吴承恩作。”
出于对目前大多数文学史著作的尊重,章培恒在此处还是引用了天启《淮安府志》卷中对吴承恩的一段介绍,但随即补充道,如他并不是小说《西游记》的作者,则这些(介绍)对研究小说《西游记》并无意义。
三大疑点引起争论
其实,早在二十多年前,章培恒所写的《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一文就曾经引起关于《西游记》著作权的争辩,并在学术圈内引人瞩目,因为它直接质疑着多年来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命题。
文中指出,从《西游记》问世直到20世纪20年代的三百余年里,各种刊本或署朱鼎臣编辑,或只署华阳洞天主人校而不署作者姓名,没有一本承认吴承恩的著作权。胡适1921年的《西游记序》也说此作“是明朝中叶以后一位无名的小说家的”。后来鲁迅力主吴承恩说,胡适得到鲁迅抄给他的材料,便在《〈西游记〉考证》中也持此主张。但他们的考证所依据的直接材料仅一条———那就是天启《淮安府志》中著录有吴承恩著《西游记》。章培恒认为,《淮安府志》没有说明吴承恩《西游记》的卷数或回数,也没说明该篇的性质。历史上常有两种著作同名的现象,因此不能据此断定吴承恩的《西游记》就是小说《西游记》。
该论文发表后,引起诸多商榷或反驳。华师大陈大康教授曾撰文指出,反驳章培恒的论文有三条绕不过去。其一,无法否认《淮安府志》著录《西游记》时未说明其性质;其二,无法证明《千顷堂书目》将吴承恩的《西游记》归入地理类是错误的;其三,无法指责根据《淮安府志》与《千顷堂书目》的著录判断吴承恩的《西游记》是游记的逻辑是错误的。陈大康教授认为,说百回本《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的说法是缺乏依据的。而在袁世硕和张可礼所著的《中国文学史》中,也对《西游记》作者进行了质疑。
常识也可以被颠覆
一个在学术圈争议了二十多年的话题,一旦被选入大学教科书,对众人根深蒂固的观念,无疑是一次强烈的冲击和颠覆。
复旦大学出版社社长贺圣遂表示,章培恒确实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意见,却不是一个颠覆性的结论,结论是要人们自觉接受的东西。章培恒的观点并非无懈可击,他只不过提醒大家,阅读时不要接受千篇一律的成说,哪怕是名人的结论。他提醒读者,要有一种警惕,过去接受的知识,哪怕是教科书上讲的东西,也会有错误。
贺圣遂认为,把有争议的东西引入教科书,一定会引起更多人的思考,并有望推动学术新发现。目前只是缺乏依据证明百回本《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但没法考证出《西游记》的真正作者。(记者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