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的鲁迅单独一人的传记,算来已有四本了。可是没有一本是能够保存得下去的。我希望现在写的这一本能够保存下去。”学者朱正说。近日,他写的鲁迅传记《一个人的呐喊》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朱正分析大量资料之后推断出,鲁迅与周作人失和原因在于周作人妻子羽田信子癔病发作,周作人轻信妻子谗言所致。
重新诠释兄弟失和
朱正在本书《兄弟失和》一章写道,周作人常常为信子的癔病所苦,1934年她同周作人到日本游历,可是她疑心丈夫有外遇,“冷嘲热骂,几如狂易”。兄弟失和事发那天,被周作人剪去十来个字的日记:“7月17日,阴,上午池上来诊。下午寄乔风函件,焦菊隐、王懋廷二君函。”池上是常来八道湾看病的日本医生。朱正据此推断:假如这天池上真是来给癔病发作的信子看病,信子“易作,如谵如呓”,周作人就是把她的谵语或者呓语作为同兄长绝交的理由了。
此外,朱正还认为,《伤逝》这篇小说实际上是哀悼兄弟恩情。1925年10月12日的《京报》副刊上,周作人发表了一篇短文《伤逝》,借了罗马诗人的一首诗和英国画家的一幅画,传达了他对已经不可再得的兄弟之情的追念。这时《京报》副刊的编者是孙伏园,鲁迅是它经常的撰稿人和每天的读者。后来也用了《伤逝》这个题目写了一篇小说作答。北大中文系教授严家炎认为,“《兄弟失和》写得十分精彩和有说服力,尽释疑惑,可成定论。”
51年五写鲁迅
朱正表示,自己这次是第五次写鲁迅的传记。1956年,25岁的朱正在作家出版社出版了《鲁迅传略》。他的第二本书是1979年出版的《鲁迅回忆录正误》。他认为,这书不是传记的体裁,按性质说应该算是传记一类。
1980年,朱正被借调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参加十六卷本《鲁迅全集》的编注工作,之后着手“修订”《鲁迅传略》字数从旧本的10万增加到20万。这期间,人民出版社编印《祖国丛书》,编者约朱正写了一本十万字以内的《鲁迅》。
朱正称,《一个人的呐喊》比他原来的几本进步很明显。书中所用的资料,许多都是近年才出现的。例如考证出许寿裳曾给鲁迅写信,说蔡元培准备请鲁迅做教育部创作员,这封信出现在中华书局今年出版的《江绍原藏近代名人手札》里,而《鲁迅全集》里面也没有。再就是学术界的空气、意识形态的色彩有所淡化,实事求是的态度有所增加。“而我的主观条件也有了一些改善,在这些年里,又多读了一点书,增加了一些阅历,对鲁迅的一生事迹,自以为大体弄清楚了。拿这本书和1956年出的那本对照来看,有些说法是完全不同了。”
- 学者说书
纠正了学界一些说法
●严家炎(北大中文系教授)
朱正的这本鲁迅传的独特之处在于:“第一,它集中运用了最近20多年国内外发现的不少有关鲁迅的新的资料,纠正了此前学界一些不确切乃至不正确的说法。第二,在体例上,多从难点、疑点下手,深入掘进与突破,力避面面俱到与泛泛而谈。第三,以中肯细密的论析,推进了鲁迅研究中某些关节点的解决”。
史料的选择用心良苦
●陈丹青(画家)
书中史料的选择与铺陈,竭尽全力,以目下能够公布与评说的程度,可谓用心良苦,尤以鲁迅晚年与周围诸人诸事的是非与纠葛,眼下暂且只能说到这一步。此后新的鲁迅传记,恐怕还会有吧,但愿晚来的作传者在比今天更为纵深宽阔的历史维度中,能够参看这一本。(记者张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