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去仰望读者的口味”
(每一夜每一夜,英芝都觉得自己被火光追逐。那团火光奔跑急促,烈焰冲天。风吹动时,火苗朝一个方向倒下。跃动的火舌便如一个血盆大口,一阵阵古怪的嚎叫从中而出,四周的旷野满是它惨然的叫声。
英芝说,让我一切从头开始吧。
英芝一开口便泪流满面。让她说自己的故事令她心如刀绞。但英芝明白,她必须说出一切,她若不说,就算她死了,那团火也永远不会熄灭。——《奔跑的火光》)
记者:《奔跑的火光》曾在我们报纸上连载过,英芝的命运扯痛了很多读者的心,能谈谈这个小说吗?
方方:那是个真实的故事,当年有一个电视剧叫《命案十三宗》不知道你们听说过没?当时河北方面请我去采访一些死囚,采访完以后,虽然没写剧本,那些人的故事对我的震动还是很大的,过了几年,有些感受最强的人物就写在小说里了,写了好几篇,《奔跑的火光》是其中的一部。
记者:提一个最庸常的问题,您最喜欢自己的哪部作品?
方方:1986年后,我的整个风格转变,《风景》《白梦》之后,我不是喜欢哪一个,而是一批。近年最喜欢的是8万字的《武昌城》,它写了一段1926年北伐战争中武昌围城40天的故事,用了简洁、隽永的表达,我自认是近期写的最好的作品。
记者:如果让您向读者推荐一部作品呢?
方方:《万箭穿心》好像要比《奔跑的火光》影响还要大,6万字左右,网上有好多读者都看了都很痛苦,好多人都在哭。在写创作谈的时候,我说人生“纵使万箭穿心,也得扛住”,最后给了主人公一个答案:儿孙满堂也好,孤家寡人也好,你都得自己把人生走完。生活就是这样的,所以它能激起很多人的共鸣。
记者:作品中为什么总是弥漫一种悲剧色彩?
方方:这个世界,其实就是无数人血拼的人生汇聚起来的。“命运”这两字是中性词,但给我感觉总含着悲凉,我写一个人,或一个人生片段时,说到底是个悲观主义者。但生活中的我知道要乐观地活着,写作时的状态和平时生活的状态不能混为一谈。
记者:读者读的时候很痛苦,你写的时候也会哭吗?
方方:不会哭,但会很难受。写的时候是投入个人情感的,你的情感是和主人公完全融在一起的,所以当他很痛苦的时候,写作者也是很痛苦的。这种感受读者是能读出来的。
记者:山西作家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方方:山西作家很强的,和李锐、蒋韵都是多少年的老朋友了,像成一,也是我喜欢的作家。山西作家忧国忧民,喜欢很宏大壮阔的题材,北方作家心情是沉重的,和南方作家表现出来的气质很不相同。
记者:可我很好奇,你作品表现出的力量是从哪来的?有时比男人都更有力!不像您说的这种南方作家的气质。
方方:写小说需要原创力,我自认是那种原创力很强的人。我绝对不会去模仿别人,我会从生活中发现我最想要的东西,然后按自己的风格去写就行了,相信自己是个有力量的人,相信自己会写出好作品,不用考虑别人怎么写,现在流行什么。如果写作的时候老想着读者或者市场,那你就会不知不觉去迎合这些。我们现在迎合的东西太多了,但你不能去仰望读者的口味,读者是从阅读中成长的,写作者应该用你的趣味去提升或者调教一下读者的口味。现在有很多读者是低头在看作家,觉得你写得太差了,好听的,也只是说你们还可以。
记者:对80后的作家怎么看?他们和你们有什么不同?
方方:80后作家都非常有才华,受过很好的教育。“新概念作文”大奖赛我是首届评委,现在已经快十届了。当年韩寒和郭敬明、张悦然等一批小孩的作品我都很喜欢。现在80后的创作已经很成气候。但是问题也很多。我觉得他们的阅历太相近了,读同样的书,考同样的试,生活的轨迹几乎相同。以致表达的情感也都很相近,你看二十个人的作品,有时和看一两个人的差不多,但这不是他们的问题,是这个时代的问题。这个时代,虽然强调个性几达极致,可是真正展示出有个性的作品却不多,太雷同了。
他们和我们这代人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当年我去当搬运工,李锐去下乡,王安忆在文工团,张抗抗在黑龙江,我们曾经生活在强调大我或者无我的时代,但我们个人的阅历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每个人的作品也都很不一样。
我们五十年代生人,有很多想法和烙印是改变不了的。我也给人改过电视剧本,当过刀笔吏,怎么写才畅销这种事情我做得来。但我选择我自己喜欢的写作方式,并且愿意承受选择的后果。比如说我的书从来不会印10万册,一次印60万那更是梦想,但我觉得没关系,有一批读者愿意读我的书就行了。
“山西有太多精彩,都看不过来”
记者:是第一次来山西吧?去哪转了转没有?
方方:每次见到李锐蒋韵都会说,你们赶紧找个机会让我们来山西看看。山西和南方太不一样,一直很想实地来领略这种深厚的文化气息,比通过李锐和成一的小说感受来得直观。今天下午去省博物馆了,真是太好了,最喜欢就是青铜器,真是太好了。
记者:我们省博在国内水平还是很高的。
方方:那确实是,相当好。
记者:还会打算去哪里?
方方:要去阎锡山故居,听说是1913年建的老宅院。还要去雁门关和平遥古城。
记者:我看到有报道说您喜欢绣花鞋,平遥城里可以买到手工做的绣花鞋。
方方:倒也不是多喜欢,呵呵,就是穿上开车方便些嘛。但平遥我是一定要看的,我特别喜欢古建筑。山西的精彩内容太多了,都看不过来。
记者:我记得您说过建筑师要比作家重要得多。
方方:作家的作品你可以不看,但建筑师的作品立在街上,你要从那过你就得看,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筑师的每次出手应该比作家更谨慎。
12月1日,在方方的博客上,更新了篇《去了一趟山西》,文中最后说:“像山西这样历史悠久而复杂、文化丰厚而绮丽的地方,再去十趟不知能否够。我现在已经非常喜欢山西了,而过去它对我来说,何其陌生。”
看完,不是作为记者,而是作为山西人,我很高兴方方对我们能有如此美好的印象。(记者 谢燕)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