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在南京中国遗产网基地举行了发布会。据贺云翱所长介绍,经过近两年的南京历史文化资源普查近日取得重要成果。2029处文化资源进入了数据库。
这次普查突破了传统的“文物”普查概念,而是着眼于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包括有重要历史意义以及艺术价值的现代建筑,如:南京长江大桥、南京十三中、南京农学院旧址、金陵饭店、五台山体育场馆等,确认了一批新的革命文化遗产,如:如江宁方冲抗日战斗地、六合桂子山烈士陵园、“二·七”大罢工卧轨处等,南京工业遗产以前未进行系统的调查,这次也纳入到普查中。
科学定位 运用“3S”高科技手段
贺云翱介绍说,南京的历史文化资源,作为城市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应将其纳入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为达此目的,必须摸清现有历史文化资源的存量和价值,建立历史文化资源信息库和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信息系统。普查工作启动于2005年初,一直持续到2007年9月底。整个野外普查工作进行约一年半时间。他们成立了三个小组,26人跑遍了南京,彻底摸清了原来悬而未决的一些历史文化资源,为即将展开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提供了非常丰厚的数据资料。
这次普查在借鉴以往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又有许多新的突破。首先在普查方法上采用目前最先进的RS(遥感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和GPS(全球定位系统)即“3S”技术等高科技手段,与传统的野外现场调查相结合。贺云翱的助手们对野外普查通过GPS现场进行卫星定位,将所得的经纬度数据记录下来,并结合RS遥感系统生成的地形图,将资源点落实到地形图上,通过ArcGIS这个可伸缩的平台实现GIS地理信息系统建立普查数据库,形成了一套全面的图形、数据相结合的数据库。今后即使调查点没有了,也可以查询到相关资料。
补漏纠错 紫霞湖属于人工工程
在文献调查中补缺了一些资料数据,纠正了一些错误。贺云翱拿出一份很厚的普查图录给记者看,左边是遥感测绘图,右边是彩色照片,上面清楚地写明了每一个调查点的名目、时间、地址、规模。特别是此次普查细致地把一些建筑当年的主人也核查清楚,补缺了这一空白点。他举例说,大家熟悉的珍珠桥其实并不在鸡鸣寺科技馆边,而是在珠江路口。另一座桥,中山南路跨秦淮河的“新桥”,也并不是一座“新桥”,历史上南唐时期已存在,宋代就已经叫“新桥”。
贺云翱指着图上的紫霞湖说,一些资源过去一直视为自然资源,但经过此次考证研究,确认为应属于人工工程,也将其列为资源对象。如杨吴城壕、珍珠河、紫霞湖及其堤防等。珍珠河早在东吴时期就开始开挖了,并通往皇宫,是一条很重要的河。城外长江岸边的棉花堤在明代就有了,是人工建的护岸堤坝。
时间范围 延伸到20世纪70年代末
“过去的文物普查主要停留在古代遗产,此次将资源时间延伸到20世纪70年代末。”贺云翱告诉记者,南京长江大桥、南京十三中、南京农学院旧址、金陵饭店、五台山体育场馆等也被纳入此次普查中。对革命史迹类文化资源做了普查,确认了一批新的革命文化遗产,如江宁方冲抗日战斗地、六合桂子山烈士陵园、“二·七”大罢工卧轨处等30多处文化资源。
区域分布 鼓楼多过秦淮改变印象
此次课题组对南京市十三个区县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普查,共普查到南京文化资源点2029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27处83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鱼雷营丛葬地无法定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99处109点(原有石头城遗迹归为南京城墙);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258处273点,不包括玄武区的台城(归为南京城墙)和秦淮区的石猫坊(已拆除);区、县级文物资源点共计273处;未定级的文化资源共计1292处。
记者从调查表格中看到各区县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分布,十三个区县中,主城的鼓楼地区成为历史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与过去人们对南京历史遗产空间分布的印象有较大差异,过去认为秦淮区最为丰厚。郊区、县的文化资源数量除溧水县外,浦口、江宁、高淳三个区县的文化资源数量都在150处左右。其中江宁多大土墩墓;高淳古遗迹最多。
时代特征 民国历史文化遗产丰厚独特
从文化资源的类别上可看出,六朝300多年留下的未发掘资源只有97处。而民国时期具有历史和人文价值的建筑却有836处之多,刷新了以往人们认为只有两三百处的观念,这其中也是鼓楼区最多,为466处,其次为玄武152、白下91处;古遗址数量为185处,其中浦口区为71处、江宁25处、高淳16处;古墓葬数量为289处,其中溧水县为157处、高淳为65处;古建筑数量为298处,其中秦淮区为70处、白下48处、江宁39处;石窟寺及石刻数量为78处,其中栖霞和江宁均为22处。
从时代上分析,民国时期的资源数量最多为871处,反映了南京民国遗产的丰厚和独特;其次是新石器至商周时期的资源为300处,主要是分布在溧水县、高淳县的土墩墓和浦口区的古遗址,反映出这些地区早在远古时代已成为先民的聚居场所;明清时期的文化资源在南京占有一定比重,如明代文化资源258处,清代文化资源265处,反映出南京明清时代城市地位的重要。(记者 蔡 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