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5日电 题:禁毒先锋伍连德
作者:礼露
1907年,身在南洋、刚满28岁的伍连德博士收到两封国外来信:一封来自伦敦,邀请他参加一个禁鸦片会议;另一封来自北京的袁世凯,请他担任天津陆军医学校副校长。他立即决定先往伦敦开会,回来后再议是否前往北京。
于是他将自己的诊所交与柯新吉医生暂时管理,由新加坡乘轮船赶赴伦敦。
海峡华人禁烟领袖
这次在英国的禁烟大会邀请伍连德博士参加是有缘由的:1904年底,伍连德获剑桥医学博士后回到故乡马来亚。先在吉隆坡从事研究工作,后回到槟城开设诊所。行医之余,他一直在华人社会积极从事社会改革运动:反对抽鸦片和赌博;主张男子剪发辫;积极推动兴办学校,包括提倡女子教育,鼓励青少年从事体育健康活动等等。为此,他在南洋与林文庆、宋旺相一起被誉为“海峡华人三杰” 。
伍连德博士仅仅25岁,就成为当地禁烟领袖——他组织成立槟城禁烟团体武善社和禁烟协会即戒烟社,分别担任禁烟协会主席和主治医师。他四处奔走,筹集了可以提供所有吸毒成瘾者免费食宿和医药治疗的资金。1906年3月于怡保,伍连德召集了马来半岛海峡殖民地禁烟大会,吸引了三千名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在伍博士主持下,禁烟大会通过了几项决议,其中包括秉请政府当局严格管制鸦片贸易,呼吁民间社会合力推行禁烟运动。但让殖民政府感到不悦的决议是大会吁请政府废除行之多年的鸦片饷码制度,即以最高价得标的拍卖承包制度,它也是英殖民政府主要的财政来源。伍连德是希望以斧底抽薪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无疑伍连德博士所做的一切得罪了毒品贩和英殖民地当局,他受到来自多方的恐吓威胁和报复——1907年的一天,政府派人突然搜查了他的诊所,终于找到一盎司鸦片酊剂。伍连德被控未经政府许可,非法拥有受管制的药品,最终被判罪名成立,竟以罚款结案。
在国际禁毒大会上
在1907伦敦禁鸦片大会上,所有代表均认为英国应将印度与中国间及帝国其他各地之鸦片贸易马上停止。伍连德在回忆录中说:“在这会议之前,我不知道英国人民对于政府的鸦片政策是这样地感到可耻。在我的演词中,我报告了海峡殖民地的贩毒情形,并强调英国政府必须想出其他增加税收之方法,不要再从烟田着想。会众报我以热烈的掌声……”
1911和1912年已回到中国的伍连德两次代表中国政府出席在海牙召开的国际禁鸦片大会,并代表中国政府在1911年全球禁毒公约上签字,从此他开始关注中国的禁毒问题。
调查与决策
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走向衰败的开始,到二十世纪初,在全球舆论的压力下,特别是1911年全球禁毒公约签署以后,英国这个鸦片生产大国不再明目张胆地向中国出口鸦片,可是英国的鸦片还是源源不断地出现在中国。在有正义感的英国友人的帮助下,伍连德对此进行了调查。
他发现,和1911相比,英国1914年鸦片出口增加了二倍半、从五吨半增加到十四吨,这其中主要是对日出口增加了七倍,从1911年的一吨半增加到1914年的12吨,对其他地区的出口则下降了一倍,由1911年的4吨下降到1914年的2吨。这些鸦片经西伯利亚到达日本后,被分装并标成白粉和药物,然后经过大连、安东和台湾卖给中国人。
他曾这样形容当时的情形“……烟祸普及全国,不论贫富,均染此癖。富者多吸印度烟,因其香气十足;贫者虽购较贱之土,然价亦不廉。他们宁愿节衣缩食,而大烟不可不抽,成了习惯以后,弄得身体羸弱,骨瘦如柴,不能再运用体力,以从事劳作。因此家境益坏,最后乃卖子鬻女,苟延残喘,以致于贫病交迫而死。”
伍连德在东北调查发现,满洲里几乎每一个日本药材商人都经营鸦片,按中国法律,贩卖鸦片处两年徒刑,可是日本人不受这个约束。每年冬天在黑龙江和吉林都能收集上千具吸毒者的尸体,监狱中的一半犯人身上有针眼。而日本商人从中获得暴利,6.25吨鸦片的利润为84万英镑。
伍连德与当年医界精英1915年创建中华医学会之后,开始利用学会和一切社会力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力谏政府推动戒烟运动。在他们的努力下,1916年11月16日中国政府宣布严禁鸦片。在正式生效期以前,上海的犹太商人大规模囤积鸦片,1918年12月4日,中国政府费银二千四百万收购了这批鸦片。伍连德和陈遗范受命,于1919年1月8日到27日之间在上海焚烧这批鸦片。这是继虎门销烟后的另一次大规模焚烧鸦片。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