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讲清史成为《百家讲坛》走红第一人,被易中天、于丹等人尊称为“老爷子”的学者阎崇年,明日将作客由重庆市委宣传部主办的“三峡大讲坛·历史与文化系列讲座”,在洪崖洞大剧院开讲《康熙》。昨日,阎崇年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不仅披露了讲座的部分内容,回应了《百家讲坛》的种种争议,还讲述了自己首次走上《百家讲坛》讲得口吐白沫的有趣经历,“老爷子”的幽默让人印象深刻。
绰号“国家级免检产品”
阎崇年是《百家讲坛》走红第一人,也是让《百家讲坛》真正火起来的人。阎崇年将《百家讲坛》带入了文史类系列专题,他的《正说清朝十二帝》在观众中引起巨大反响,让《百家讲坛》收视率持续上扬,于是才有了后来的易中天、于丹。
对于自己在《百家讲坛》的成功,阎崇年显得非常谦虚,但他有一点很自信,就是他在《百家讲坛》录节目从来不需要重录和补录。阎崇年透露,在《百家讲坛》,他有两个绰号,一个马瑞芳所赐的“黑社会老大”,另外一个编导们起的“国家级免检产品”。原因是阎崇年录节目从来都是一次通过,只要稍加剪辑就可以播出了。
上《百家讲坛》其实很恐惧
阎崇年告诉记者,在上《百家讲坛》之前,编导曾给他看过他们认为成功的一些讲座光盘。阎崇年看过之后发现,这些人讲得不错,但他们讲的自己学不来,所以只有“另辟蹊径”,扬长避短。
阎崇年在《百家讲坛》的“处子秀”是讲努尔哈赤。回忆起当时的感受,阎崇年称非常恐惧,“努尔哈赤在位44年,当中的历史事件太多,要用42分钟讲出来,难度不小。而看节目的观众从学者到街头买菜的大妈、甚至小学生都有,要让大家都听懂并且都认可,确实很难”。阎崇年说:“最终我决定从脑子中,把那些生活化、并且有趣的事例抽出来,再采用典型材料,从历史科学的角度,选择了一种老少皆宜的方式去讲述努尔哈赤”。
连讲60分钟口吐白沫
阎崇年丝毫不避讳自己第一次上《百家讲坛》的趣事。他说,当时他站上讲台一共讲了60分钟,中间没有喝一口水,讲完之后,他也急于想知道大家的看法和评价,立刻就与编导交流起来,突然编导的神情有些异样,对阎崇年说:“阎老师,你嘴角两边怎么有白沫”。阎崇年这才发现,自己已经讲得口吐白沫。阎崇年埋怨编导在节目播出中为何不告诉他一声,编导委屈地表示:“我听得太入神了”。
关于“明星说”:当了明星我们并没有离开书房
阎崇年对于外界称其为明星学者一说,有一句著名的论调,“我们研究几十年学问,做个星还不行吗?我藏在书斋五十年,出来晒两年太阳,不行吗?”如今,大多数《百家讲坛》的学术明星已经感到疲惫,易中天提出要回到书房,而于丹也拒绝再进行签售,对此,阎崇年有何看法?
他告诉记者,现在之所以四处讲座,并不是为名利所动,而是与热情的听众交流,能对自己的学术观点进行补充和修正,同时也能成为自己做好学问的动力。而每一次讲座,对于他本人来讲都是一种挑战,“我需要准备材料,查阅资料,提炼观点,这些事情都是需要在书房完成。当了明星,我也从来没有离开过书房,只是生活不再是单纯的看书、写东西这样一元化而已”。
关于节目变化:《百家讲坛》不能讲评书
在一大批文史学者走上《百家讲坛》之后,《百家讲坛》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焦裕禄》、《红旗渠》、《金正昆谈现代礼仪》等题材开始出现,对此,阎崇年认为,《百家讲坛》从文史转向其他方面,说明观众在其他方面有需要。但《百家讲坛》作为学术文化讲坛,不管怎么变,必须要具备四点——学术性、文化性、教育性、大众性,《百家讲坛》不能讲评书,也不能进行单纯的学术研讨。
阎崇年还透露,继“小于丹”蒙蔓讲《武则天》之后,明年一月,由他主讲的《康熙》将在《百家讲坛》亮相,一共20集,目前已经录制完毕。
《康熙》讲座:“泄密”《百家讲坛》
据了解,这次重庆之行是阎崇年第二次来渝,在他眼中,“重庆是一座非常大气的城市”。而昨日,他也向记者透露了本次来渝讲座的主要内容。
透过康熙讲治国平天下
本次讲座,阎崇年将通过对康熙在位61年历史的讲述,让听众从中学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阎崇年告诉记者,他在对中国皇朝历史进行研究对比后发现,在两宋、辽、金、元、明、清80个皇帝1000多年的历史中,真正称得上是千年一帝的只有康熙,而康熙王朝又正好处于清朝从打天下到坐天下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既有经验可学,也有教训可吸取,因此在明天的讲座上,他将会重点讲述康熙在位期间,所做的努力以及产生的结果。
风格比《百家讲坛》更学术
阎崇年介绍,由他主讲的康熙专题将在《百家讲坛》播出,而本次讲座的内容有一部分是在《百家讲坛》的专题节目中有所涉及的,可以算得上是《百家讲坛》的一次小“泄密”,但肯定在结构上会有所不同。阎崇年强调,本次讲座的风格将与《百家讲坛》完全不同,相对而言会更学术、更严肃一些,也会专门留出时间,与听众进行学术问题争论。(记者巫天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