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考察景德镇晚明时期制瓷业的经济形态和外贸瓷的生产情况,填补明清外贸瓷研究的空白,近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江西省考古研究所、景德镇市古陶瓷研究所联合对位于景德镇市观音阁一带的古窑址进行发掘。大批晚明时期的陶瓷宝贝和陶瓷遗迹“破土而出”。8日,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出土的一批有纪年且有地层关系的瓷器标本,为研究景德镇明代晚期瓷器的烧造年代提供了科学断代标尺。
现场:明代晚期陶车坑现身
记者8日在景德镇市观音阁看到,在挖掘现场的南部正中有一辘轳车坑,坑为圆形,直径有100多厘米,四周以青砖、石块砌成,坑中心有一圆形小洞,据考古人员介绍,此为安置辘轳车足之用。坑內出土有瓷质荡箍,根据地层关系及包含物分析,该坑为晚明时期制瓷作坊遗迹,是目前景德镇地区保存最为完好且有年代可考的明代晚期陶车坑。此外现场还有陶缸、砖铺地面、挡土墙等遗迹。考古人员表示,很显然,此处是一生产工序完整的明代晚期古窑址。
成果:有科学断代标尺意义
此次出土的瓷器,以青花瓷为主,碗心有“大明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等字样。据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江建新介绍,从出土瓷器标本胎釉、纹饰来看,有适应内销的日用瓷,系制作较为精细的“转变期”瓷器,还有少量的外销瓷。
北大权奎山教授等专家一致认为,此次发掘对研究十七世纪景德镇转变期瓷器及外销瓷的烧造情况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资料。而出土的一批有纪年且有地层关系的瓷器标本,还为研究景德镇明代晚期瓷器的烧造年代提供了科学断代标尺。
为编写新的陶瓷史提供学术支撑
据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江建新介绍,目前,在欧洲各地,散落着大量的产自景德镇的晚明时期的外销瓷。不少国外的学者编写了一些关于景德镇晚明时期外销瓷的专著,而景德镇对此却少有研究。此次考古发掘,正好可以将埋藏在地下的考古资料与现在留存的传世品结合起来研究,填补景德镇陶瓷研究的空白。江建新透露,此次考古研究另外一个重要目的是,目前,国家文物局正准备编写新的陶瓷史,而此次考古发掘成果将为编写新的陶瓷史提供全面的学术支撑。
叶道明、本报记者王景萍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