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禾方鼎出现在宁乡,清楚表明这儿曾是商的一个诸侯方国;而鼎上的人面图像,并不是神农氏形象,或是所谓的‘黄帝四面’,而是一个女人面,说明宁乡这一带很有可能曾被女人统治。”在昨日开幕的“湖南出土商代晚期至西周青铜器学术研讨会”上,来自武汉盘龙城遗址博物馆的青铜器研究专家刘森淼提交了论文《大禾人面方鼎探索》,提出了以上观点。“湖南出土商代晚期至西周青铜器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丛书编撰会和省博物馆联合主办,境内外知名青铜器研究专家汇聚一堂。
据与会专家介绍,我省作为长江流域出土商周青铜器最多、最重要的地区之一,也留下了诸多难解之谜。而1959年在宁乡出土的大禾人面方鼎,虽被考古界公认是湖南所出商周青铜器中最珍贵、最具特征的器物之一,但它腹内为何有“大禾”二字的铭文?鼎身四面的人面图象又有何象征?考古界对此一直众说纷纭。
刘森淼自1991年开始研究大禾人面方鼎。他认为,铭文中的“禾”字,也谐音“和”字。“湖南是中国著名的适合人类居住的鱼米之乡,特别是宁乡一带,处雪峰山、衡山余脉与洞庭湖平原的过渡地带,在商代这里就是一个盛产粮食的地方,因为人们以‘大禾’称之。”刘森淼认为,大禾这个地名,到后来便成了诸侯国名。“在殷墟甲骨文中,有‘上丝禾侯’的辞句,‘上丝’指人名,这句话就是‘上丝会见禾侯’的意思。考古界之前一直没找到这个禾侯国的具体位置,但如果能与‘大禾’方鼎互相印证的话,那就可以推断出这个禾侯国就在今天的宁乡一带了。”刘森淼说,方鼎是非常典型的中原式器物,是青铜器礼器中的核心。在贵族中,是有王室近臣和侯、伯以上方国国君才能使用。大禾方鼎出现在宁乡,表明这儿曾是商周一个诸侯方国,它是侯国国君拥有的宗庙重器。
“大禾方鼎身上的人面像,我认为是女性,可能是当时的统治者形象。”在昨天下午省博物馆向专家推出的“湖南出土商周青铜器标本展”上,刘森淼再一次近距离观察了这尊大禾人面方鼎。“越看越像女人!”刘森淼兴奋地说,“宽圆的脸庞,弯如新月的眉毛,丰厚而无胡须的嘴唇,可以表示其属于女性;正视的双目,兼存威严与祥和,宽厚的双耳耳垂,有爪形坠饰,耳上的‘几’形,则表示其头上也有发饰或冠带存在。它所表现的,是身份高贵的女人形象。”刘森淼认为,这个“人面”,很有可能就是大禾方国信仰的神明或统治者形象。“把女人塑成神明,学术界一般公认为与女权有关。也许,当时大禾方国就是女权的天下,其统治者就是一个女人。”他进一步解释说,虽然到了商代,主要已是男性的天下,但这并不表示女权已经绝迹。“事实上,在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女权其实延续到很晚,如云南纳西族,直到20世纪中叶还有这方面的踪迹。”
为了进一步证实自己的结论,刘森淼还对出土于宁乡的众多青铜器进行了研究。“这些青铜器很多带有蛇、蛙、鱼等纹饰,这些都是女性的隐喻,而这种性别隐喻正是女权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刘森淼认为,用这些形象做纹饰在湖南出土的商周青铜器中非常突出,且少见于其他地区。(谭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