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县(注:四川成都市)晋原镇红光社区统建安置房工地真是一块“藏宝地”。继前段时间发现了珍贵画像砖后,该工地又出土了一块有一层“陶胆”的铁釜。昨日现场考古专家向记者介绍道,他们发现该工地下暗藏着一个大型墓群,墓群年代从汉代一直持续至明代。
古人的风水宝地
昨天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几辆装载机还在工地上忙碌。地上有很多宽大厚实的青砖,杂乱地散落在泥土中。经过初步勘察,考古人员在该工地上勘测到了一个大规模的古墓群。“现在光看得见的古墓就有30座,其中汉墓10座,宋代和明代的古墓共20座。”为何会有这么多年代不同的古墓,不约而同地选择该地?专家介绍说,考古人员曾在上世纪80年代,在该施工现场一带发现战国、秦汉时期的土坑墓和船棺葬多处,“这里是大邑县城的一级台地,地势较高,在古人看来是一块风水宝地,所以墓葬非常集中。”考古人员分析道。
这种铁釜闻所未闻
值得一提的是,正在该工地施工的村民张家贵近日发现了一个像砂锅一样的铁器,即刻打电话通知该县文管所。“初步可判断为秦汉时期的铁釜。”考古人员告诉记者,这种铁器为铁釜,属古人生活用器,主要用来煮东西。该铁釜高28厘米,口径32厘米,腹径45厘米、宽口窄沿、鼓腹、平底,重25公斤。让人意外的是,考古人员在清理铁釜内的泥土时,竟发现铁釜里面还有一层两厘米厚的陶制“内胆”。釜是古人常用的煮饭工具,但像这样有两层的釜在以前考古发掘中还没有发现过。它到底是怎样做成的?现场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此前从来没有发现过的炊具,至于如何制作还得进一步考证;也有人认为,它是古人下葬时将一只陶釜和一只铁釜重在一起埋葬,后来由于铁釜生锈和泥土粘结,两只釜逐渐才“合二为一”。
丰富成都历史内涵
“这个铁釜很少见,这见证了秦汉时期四川成都冶炼技术已十分精湛,铁制品已广泛运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对研究秦汉时期铁器的发展和四川人民的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昨日,县文管所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据悉,这是大邑文物考古的又一次重大发现,它与上月发现的汉墓群所在地只相距400米,反映的四川、成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异常丰富,可以说是大邑古墓群的重大考古发现。(倩鸿 骏天 王嘉 汪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