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文学院于10月4日公布,2007诺贝尔文学奖将于10月11日颁发。而瑞典文坛照例从9月底就开始“躁动”起来:出版商或批评家心目中数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的名字,如今已悄然传遍业界,并形成了一份非官方却让人信服的“候选名单”。
诺贝尔奖其他各奖项也将在本周陆续公布。诺贝尔财团表示,今日将公布生理学或医学奖,10月9日将公布物理学奖,10月10日公布化学奖,10月12日将公布和平奖,10月15日将公布经济学奖。
新人无缘“候选名单”
今年被诺贝尔奖观察家列入“候选名单”的作家,大部分都是近年来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竞争者。
比如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北岛曾将其作品译成中文的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默,美国作家菲利浦·罗斯、叙利亚诗人阿里·艾哈迈德·萨义德(别名是希腊神话里的美少年阿多尼斯),以及韩国诗人KoUn。还有奥兹、美国小说家科马克·麦卡锡、唐·德里罗,以及意大利作家克劳迪奥·马格里斯都在“热门”之列。
科马克·麦卡锡是今年普利策文学奖得主,他去年推出的《路》又在今年6月被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莱选为她的“奥普拉书友会”推荐图书,可谓今年美国文坛炙手可热的人物。而克劳迪奥·马格里斯以研究德国和奥地利文学起家,上世纪80年代的作品《多瑙河》就已经在意大利国内取得了不俗的反响,他在1997年出版的《微型世界》已经有了中译本。
在这些人当中,大部分都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德高望重者,完全看不到有“新人”。
博彩网站排出“前三名”
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在公布前,除了有来自业界的预测之外,更有博彩网站热衷“参与”此事。历年来在欧洲被视为诺贝尔文学奖“风向标”的英国博彩网站“立博”,目前已开出了获奖赔率,热门人选与来自业界的预测相当,也是找不到新晋作家的踪迹。该网站去年准确猜出土耳其作家帕慕克获奖。
该博彩网站推出的热门榜上,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意大利作家克劳迪奥·马格里斯、首次入围诺贝尔文学奖“候选名单”的澳大利亚著名诗人莱斯·穆瑞,以及美国作家菲利浦·罗斯。“立博”发言人尼克·怀伯格称,博彩网站每年都组织有一群“诺贝尔专家”,紧密追踪报纸头条,根据往届颁奖礼上的致词,从而得出本年度候选名单的“大势”。
负责人称评选很“纯粹”
每年,瑞典文学院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都守口如瓶,而最终获奖得主通常都出人意料,有些作家的名字甚至生僻得让文学研究者都要上网查资料。此外,近年来公众对于获奖者的“资格”问题也争议不断。譬如文学批评家至今仍在质疑,去年诺贝尔奖颁予帕慕克是“政治因素”作祟。但瑞典文学院负责人霍雷斯·英达尔矢口否认评奖过程中有过任何政治因素的介入,并坚称评选只建立在“纯粹文学标准”的考虑之上。 (张璐诗)
预测篇
诺贝尔文学奖今年会离开欧洲吗
在今后两个月,从北欧,经西欧,跨越大西洋到美国,一连串的文学大奖将扎堆出炉:诺贝尔奖、布克奖、龚古尔奖,然后是美国的国家图书奖……诺贝尔文学奖今年会离开欧洲吗?如果将去年受封的伊斯坦布尔算在欧洲一侧的话,今年它会去拉美、美国或阿拉伯世界吗?
诺贝尔文学奖去哪里都有可能———如果去非洲,那里有尼日利亚的奇努阿·阿奇贝;去阿拉伯世界,则有摩洛哥的塔哈尔·本·杰伦;去拉美,则北有墨西哥的卡洛斯·富恩特斯,南有秘鲁的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还有最大的失意之地:美国。自1993年托妮·莫里森获奖之后,美国作家已有整整14年与诺贝尔文学奖无缘,那里排了很长的队:诺曼·梅勒、戈尔·维达尔、菲利普·罗斯、约翰·厄普代克……眼巴巴地望着大西洋的另一头。
文学奖的魔力
文学奖有巨大的魔力,对作家和出版商而言,更是如此。今年有个小插曲,伦敦作家威尔逊本月在《每日电讯报》撰文,以《我的15分钟决选盛名》为题,描写了自己大喜大悲的经历。
威尔逊的小说《温妮和狼》入围了今年布克奖的复评,到决选名单公布那天,他的电话响了,一个狂喜的声音告诉他:“你通过了。你上榜了!”威尔逊和家人于是冲出门,告诉了邻居们。在接下来的一刻钟里,人们奔走相告,当街舞蹈,甚至爬上了路灯柱,挥舞着过节才用的彩旗。作家本人则回到屋里,发了一会呆,便一个接一个地打电话给朋友们报喜。
电话又响了,是挤空儿打进来的:“弄错了。科尔曼·盖蒂刚打过来,说你根本没有上榜。”
又过了一个小时,一个骑摩托车的信差送来了盖蒂公司老板多蒂的亲笔道歉信,称他的助手弄错了名单。威尔逊起初十分恼怒,而后准备一笑了之。他说:“布克奖不是一切。”
巨大的商业利益
文学奖也是一个特殊的商业机器。对出版商而言,一项获得广泛承认的大奖,甚至仅仅是其评奖过程,往往也意味着巨大的商业利益。
龚古尔奖数年来难以摆脱出版商操纵评奖的指责,2004年的一本揭黑之作《文学奖:大阴谋》便宣称,龚古尔奖不仅日益屈从于出版商的压力,更已成为法国各大出版商——特别是伽利玛、格拉塞和瑟伊三大出版社——利益争斗的头号舞台,出版商不仅有提名权,而且往往安插与自己关系密切,甚至有合约关系的作家当评委。
去年,围绕着龚古尔奖的质疑稍有平息,因为没有哪部作品能与乔纳森·利特尔的《仁人善士》相抗衡,因而,尽管此书也由伽利玛出版,但它的最终得奖顺理成章。
这些正牌的文学奖,无论布克奖还是龚古尔奖,或多或少都会带有某种“自私”的动机。一方面,它们真心想表彰优秀的作家和作品,但另一方面,又不愿做出平庸选择,以免自令招牌蒙尘积灰。各个文学奖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关系,要使自己的品牌亮过别家,最好的办法是制造黑马夺冠的新闻,显示自己眼光独到,且不为大众意愿所左右。
以下个月的布克奖为例,如果功成名就的伊恩·麦克伊文再一次问鼎,岂不是太平淡无奇?如果颁给年轻女作家妮古拉·巴克的《暗人》大概会有更好的效果吧。据《东方早报》
人物篇
克劳迪奥·马格里斯
克劳迪奥·马格里斯,1939年4月10日出生于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城,在大学教授德国当代和现代文学。1986年,马格里斯发表了他的著名小说《多瑙河》,这是一部精神和文化的杰作,在公众和评论界引起了特殊的反响,并被译成多种文字。1997年《微型世界》问世。《微型世界》这本小说的时间跨度极大,上起罗马帝国,中到萨沃依王国,近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无论世事沧桑,王朝替变,的里雅斯特永远是意大利的。书中处处体现作者的爱国之情,爱的里雅斯特的情结,对人们遭遇的历史苦难深表同情。小说没有吸引人的情节,没有热闹的场面描写,却有太多的议论、醒悟、历史的感悟、令人清醒的说教,于朴素的文字中深藏着道理。
莱斯·穆瑞
莱斯·穆瑞是当代澳大利亚最著名的诗人,获T.S艾略特奖等多项国际大奖。他并不为中国读者所熟悉。爱好他诗歌的一部分中国读者对他的诗歌很推崇,在网络上偶尔有网友翻译的作品见到。以下这首《母海狮》,就是网友翻译的莱斯·穆瑞的一首作品:
母海狮我的幼崽已成了我自己。而我还在。我的乳房已消失。我的幼崽的乳房已长出。我们温柔地摩擦腮须。她,我,都还在。我钻进海中,屈体深潜。我的血液上撞。熟悉的快乐。我浮出海面,卷起海滩沙石。血液下沉。享受平静。
菲利浦·罗斯
菲利浦·罗斯号称是美国当代最优秀的作家,他曾获得过普利策奖。早些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过他的《美国牧歌》等作品。《再见吧,哥伦布》是菲利浦·罗斯的成名之作,因为它获得了美国图书奖。而《波特诺的怨诉》则一直以来是罗斯最出名的作品,通篇是三十来岁的叙述者亚历山大·波特诺对心理医生的自白,极为大胆,冲破了不少禁忌,就像伍迪·艾伦的电影,对一些最隐秘的欲望进行了探索和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