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业篮球运动员,到扬名海内外的知名作家,再到一位文化遗产保护守望者,冯骥才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性的变化。“我喜欢意外,没有意外的人生印象就不深刻。”这是冯先生对自己人生转变的诠释,谈起自己的现状他表示:“我现在就像一个布道者,到哪里我都会向别人布道,这个道就是保护中国民间文化。”
冯骥才说:“中国是一个民间文化大国,我们的民间文化凝聚了几千年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这是我们民族文化中最深厚的魂和根。我是半个山东人,我母亲祖籍济宁,山东人最讲情义,而作为一个文化人也要有文化情义,这种情义最真切的体现就是对民族文化之根的珍视和热爱。”
保护民间文化:
“卖掉”与“拆掉”间两难
和冯先生相处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他真是处处忘不了民间文化,从饭桌到讲堂,只要开口,“三句话不离民间文化”。
他和记者谈起目前国内的民间文化保护,“最尴尬的是我们处在一种两难的境地,不告诉一些地方他们民间文化蕴藏的价值,在目前中国社会高速现代化的过程中这些遗存很快就会被拆掉毁掉,但告诉一些地方他们民间文化蕴藏的价值,在商业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些文化遗存很快就会被过度的旅游商业开发当作商品卖掉。就像一些很有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如果不把它当成文化遗产很快就会被洋房和柏油马路所取代,但如果成为文化遗产后,随之而来的旅游开发,又会让这些地方很快失去生气,成为商人手中赚钱的机器。这个困境真令人很为难。有七八年了,我们每年在人大都提有关民间文化保护法的议案,真的希望尽快有这样一部法律出台,只有这样在保护民间文化这个问题上中国社会才能步入正轨。”
《百家讲坛》:
我可上不了
谈起目前文化界的各种热点现象,冯先生保持了一贯的敏锐和机智。记者发问:“《百家讲坛》您看不看?如果请您上《百家讲坛》给我们讲讲中国民间文化您去不去?您怎么评价易中天、刘心武这些《百家讲坛》的主讲?”
“《百家讲坛》我可上不了,我现在没有时间,民间文化的田野调查是我现在主要的工作,也是最迫切的工作,我还是愿意做一些学术性强的工作。不过我很希望有人能在《百家讲坛》讲一讲民俗、民间文化,普及的事情总要有人来干。我一直把《百家讲坛》的主讲们说成是‘现代说书人’,当然这个‘说书人’没有任何贬意,说他们是说书人,是因为他们使用了很多传统说书人的技巧,他们一样要使用包袱、扣子等说书人常用的方法。说他们现代,是因为他们首先大多是教师,有着很好的学问,同时他们又熟悉电视这种现代传播工具。我做不了这种说书人,但我的老朋友刘心武、易中天他们获得成功我觉得是好事。”
奥运火炬手:
提前三个月锻炼肯定行
前几日,奥运火炬手网上评选冯先生高票当选,谈起这件事情,早年当过篮球运动员的他兴致勃勃,“没想到大家会这么支持我,我一定会参加,我这个人喜欢所有的运动,篮球、足球、田径、游泳,只要是运动我都喜欢。能参与奥运会我很高兴。”不过年过花甲,能不能胜任火炬手的任务?冯骥才说:“我很有信心,他们让我现在就开始准备,我觉得不用,提前三个月开始健身,到时肯定没问题。”
文化人谈奥运自然离不开文化。“与我参与奥运火炬手相比,我更关心在奥运遗产里面,中国文化能留下什么痕迹。”
小说新作:
《楼顶上的歌手》
冯先生向记者透露,他今年的创作感觉很好,无论是画画还是写作,“我今年将推出一部新小说叫《楼顶上的歌手》,这是一个人和歌声的故事,通过歌声写一个人,通过音乐写人,这是很独特的一个角度,我现在还没想好是把它写成中篇还是短长篇。”(赵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