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京是谁?
您看过电影《甲方乙方》吗?那里面有个到农村体验生活,结果把村里的鸡都偷光了,还差点被饿死的大款,那个扮演者就是叶京。
京派喜剧《贻笑大方》相信您也能有点印象,里面毫不留情地讽刺了当下影视圈的所谓潜规则,而该电视剧编剧、导演和其中费小弟一角的扮演者都是叶京。
如果这两部片子您都没看过,无论如何您也应该听说过《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它最近实在太火了,不是那种各家电视台争相播放的火,而是总有人在你耳边以各种方式提起,不经意就能看到这个名字,一旦有时间就惦记着看的那种火。它也是叶京的作品,而且是最新的。
以上这些提醒如果尚不能使您把“谁是叶京”对号入座,那么我只好用叶京本人最不愿意披露的方式告诉您:叶京,王朔“发小”;著名导演、编剧、演员,曾在网上多次用语言刺激冯小刚和张艺谋,让某些娱乐人士恨得牙根痒痒的性情中人。其实,说白了他就是一个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北京军队大院的一顽主、老愤青罢了。
楔子:1957年叶京出生于北京市某军队大院,特殊的时代背景、生长环境以及DNA中某个特殊的排列,造就了他狂放不羁甚至惊世骇俗的性格。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叶京念念不忘的依旧是我们旁观者无法感知的“军队大院”生活,那里有他的青春躁动、人生理想、爱情友谊……如果说今天的叶京看上去或听上去与大多数人有些不一样,那一定是从军队大院里带出来的脾气,而且是注定将伴随他今后人生的一种精神气质。
◎我记忆中最瓷实的部分
记者:能谈一谈军队大院给您的人生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吗?
叶京:上世纪50年代,北京的地标词汇中有了“新北京”这个词,它是指从公主坟以西到石景山的地界,这一地界的长安街两侧都是所谓的“军队大院”。我出生的军队大院是“训练总监部大院”,也就是现在的复兴路某部队后勤大院。我的父亲是一位老军人,曾亲历并参与西安事变“捉蒋”、挺进大西南、解放渣滓洞等历史事件,解放后担任重庆公安部队参谋长。1955年,我的父亲被时任西南军区参谋长的李达将军点将赴京,受命担任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四总部之一的训练总监部要职(据被采访者提供书面资料整理)。
这就是我出生直至长大成人期间所处的环境,现在的80后可以设想:红色砖墙壁垒森严,进出的人军装笔挺,动不动就双手握见,院内还有毛主席雕像。你可能以为这样的地方绝不会有出格的东西,一切都是钢铁纪律约定俗成。那你就错了。我和王朔都生长在那样的地方,你今天可以看见我们算是缺乏纪律性那伙儿的吧。当年我比现在还甚,别人家父母都告诉孩子:“千万别沾叶家那小子的边儿,那小子悬着呢!”其实你以为我爱搭理谁呀?我和我哥哥在公共浴室里包片儿作妖,半夜在什刹海滑冰,偷人家苞米、向日葵……冒险的事我干得比谁都多,可就不缺人搭理,呵呵,许多历史都证明坏小子比正人君子更有人缘。
说点心里话,年轻时候的那些事儿,人在其中已经不是主角,我看到的是一块块的颜色:有暗淡的惨白、有清澈的水蓝、有醒目的血红,这些才是青春的本来面目。我是说我的青春。《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本来就是纪录片,不是给大众娱乐的玩意儿,是叫人纪念和缅怀的东西,这种感情本来就是属于一个人的,或者是共同参与过的一群人,是小众不是大众。你如果问这种小众的东西在哪里,我只能回答你:真实和生动。大院那部分生活在我脑子里已经定格,我用最真实的语言和情节重现那段日子。
◎公务员、待业青年,我更青睐后者
记者:可以对读者讲一讲您自己青春时代的经历吗?
叶京: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经历过坎坷,我也经历一些事,在我看来这都是年轻时候五味杂陈的记忆,可是我身边的人都说是了不得的事儿,如果放在他们身上可能这辈子就爬不起来了。后来我想了想,这可能就是我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混不吝”。
下放、当兵、退伍、高考、退学……这些词都一一在我生活里出现过,而且这一通折腾就耗费了我将近10年的时间。1979年,我自作主张便是从部队退伍到地方,一门心思就想考大学。后来我真的就考上了,可是等到坐在大学的椅子上我才发现,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一个浑小子的屁股怎么也坐不稳,怎么办?退学!我一点也没觉得可惜,因为我曾经考上了。
后来我又到北京市海淀区一政府部门当公务员,那时候是响当当的铁饭碗。可是在那儿我还是心里长草,总觉得外面有什么勾我的魂儿,人在心也不在。干脆,辞职!后来我想,我还是没有吸取教训,大学都念不完怎么能到政府混饭吃呢?这也是我仅有的自我批评总结出的教训就是以后绝对不干违背性格的事,哪怕再风光呢!可是为了这个,我父亲承受不了了,他都给我跪下要我不辞职,他觉得他儿子如果砸了铁饭碗就完了,连乞丐都不如。可是我没这么想,我知道我能干什么。
下海后,我挂王朔的名开了饭馆,因为那也是待业青年,这么说好像不客观,我们都不是等待就业,是厌恶就业,还不如说是无业游民吧。家里人都觉得我不可救药了,我活得还有滋有味。后来,大家都下海的时候我已经玩腻了,于是就上岸找更刺激的事情。我一直就是这样,没有兴趣和挑战的事我不做,人生就短短几十年,用来追名逐利不是傻吗?
◎只有我看上眼的人我才说
记者:您多次在公开场合批评冯小刚,有传言说,《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的冯裤子是影射冯小刚的,确实如此吗?
叶京:我的青春究竟是什么样的青春,我觉得《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的那句话形容得最到位:一段自以为是又狼狈不堪的青春。可是不论生活有多么不堪,这对我来说都不算惨,因为我们有一群不堪的人在一起,共同经历着生活,慢慢就把这种狼狈变成了人模人样,呵呵,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活着的本质。
我曾经在许多公开场合提到过一些人,比如王朔、冯小刚、张艺谋、海岩……我不是上了岁数张口就来,随便絮叨,只有能进得了我眼睛的人才有资格让我说。因为冯小刚拍了《夜宴》我才说他,因为王朔写了《千岁寒》我才评价……他们都是出色的。我是一个游手好闲偏又喜欢说道几句的人,可是我没有说假话和空话,我说的都是真实的想法,这不是挺好吗?
到今天为止我还是这么说,冯小刚拍了那么多大家愿意看的电影,但是他没有朝阳关大道上走,他走的是羊肠小道,甚至是死胡同。大制作、豪华演员阵容,这些东西能代替真诚吗?我肯定,许多人都花钱买票看过冯和张的电影,可是谁敢说他看到了真诚?你从电影里看到导演的笑还是泪?如果你看到笑,那也是由于票房收入高洋洋得意的笑,我不喜欢功利的东西,作为观众我肯定不买账。
很多人都说,《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面的角色与王朔、海岩、冯小刚他们似乎是一一对应的,我觉得挺有意思,大家都已经把它当成《红楼梦》一样研究了!我和王朔是一个院里长大的,另外两个人也是我所熟悉的同龄人,我创作的东西有他们每个人的影子,但谁都不是。
◎文学创作领域的独裁者
记者:您觉得《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把您对自己青春的感受都表达出来了吗?
叶京:单纯的写作和导演都不能满足我的需要,真实的表达和影像纪录连贯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地把我内心的东西刻画出来。而且我还是个演员,虽然没有名气没有获奖,可是这不妨碍我用我认为一流的方式演戏。总结起来,我在写剧本的时候最投入、拍戏的时候最过瘾、演戏的时候最自如。
我写东西比较慢,但是从来不半途而废。从《贻笑大方》到《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相隔了整整5年,其中有3年的时间我都在埋头写作。100万字的内容我感觉基本勾画了我青春寄居年代的影像,但是还没有完全尽兴。这里面有许多细节的东西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比如:卓越与夏红、白姗之间的感情纠葛,冯裤子从大院里的弱势青年发展到成功人士的内心转变,这些需要情节的进一步展现。当然,留白未必不是好的选择,有过相近经历的人会自己给自己一个延展,这也是我希望看到的。
很多人给我的评价是太过自我,甚至自恋。坦白说,这些话对于我是很中性的,因为我不认为这是过错。如果我写剧本一开始的出发点就是让观众认可,成为热播剧,那说明我必须揣摩成千上万人的心理,知道别人喜欢什么。即便如此也可能适得其反,因为每一个观众的审美都是不同的,你永远没办法让每个人都喜欢。所以我选择至少让自己喜欢,只要达到这个目标我就满足了,我不需要大众的夸奖。
◎希望现在的娱乐圈重建
记者:您现在可以说是已经置身于娱乐圈了,您对这个圈子有什么感觉?
叶京:我每天的工作日程都很满,因为我在筹划下一部戏,而之前由于《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被割掉了20集,投资没有太好的收益,所以现在必须给投资方建立信心,一切从头开始。如果按照以往我的行事方式,我不会接受采访,因为我讨厌针对一个话题说三道四。现在我能够面对媒体,是因为我积压了许多愤怒,与其让“快男”、“超女”霸占人们的视线和耳朵,还不如让我这个老男人多说几句真话。
说老实话,我已经不懂什么是娱乐。以往我们滑冰、游泳、侃大山是娱乐,因为有人摔倒也好,有人挨骂也好,都是即兴的、自然的,没有事先安排,也没有相互勾结。可是现在的电视节目包括电影,哪有诚意和真实可言?这些充满铜臭的东西是文化垃圾,能够让人的精神生病的文化垃圾。
我不是明星,没有多少人知道叶京是何许人也,正因为如此我只能算半个娱乐圈的人,因为我干脆不能给别人多少娱乐,我擅长让别人痛和难受。不过如果有一天现在的娱乐圈死掉重来,我将无比欢欣,陪葬也无所谓,只要能够重新建立一个环境,对谁都好。 (陈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