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什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元来春心无处不飞悬……恰便是花似人心好处牵。这一湾流水呵!”少女半嗔半怨,将少女想念心上人的韵味演绎得淋漓尽致。由旅美著名华语作家白先勇先生和苏州昆剧院联合策划排演的青春版《牡丹亭》即将于21日起,连续3天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演出,昨(1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男女主角彩妆上场,提前让众人一饱眼福。
□现场写真
训练时常有惨叫声
昨日青春版《牡丹亭》中扮演“杜丽娘”的沈丰英和“柳梦梅”的扮演者俞玖林均粉墨登场,现场为众人传神演绎了一段剧情。两人相遇时,“杜丽娘”面上含羞带怯,眉目之间波光流转,暗传倾慕之情,将相爱男女的款款深情演绎得出神入化。
谈及如何再现杜丽娘,沈丰英笑着说,“都是苦练出来的。”沈丰英和俞玖林均是戏校同学,后来又一同进入昆剧院。沈丰英说:“被选中扮演青春版《牡丹亭》的女主角后,白先勇先生要求我一定要下一年的苦功夫。白先生对我们的要求非常严格,他告诉我,和柳梦梅第一次见面,要有初恋和一见钟情的感觉。看柳梦梅不能瞪着眼睛去看,大家闺秀一定要半带羞怯地去看。在排了几百遍之后,只要我一有松懈,白先生马上便指出,要求重新来过。”刚开始时,汪世瑜评价说:“你们两个演员的形象不错,但是基本功都不够,差到看不下去的地步。”于是,白先勇和汪世瑜制订了完备的训练方案,为二人进行包括形体、唱腔、表演、文学鉴赏在内的系统强化训练。
“每天早上7点开始排练,晚上6点结束,雷打不动,晚上加班也是家常便饭。”为了改变演员含胸的习惯,汪世瑜还特地请来舞蹈教师用芭蕾的方法开肩,开胸腰。“因为我们的年龄已经过了发育期,骨骼已经成型,训练的难度不小,训练现场有时哭声和惨叫声响成一片。”回忆起这些,沈丰英说,她至今还对一年前的魔鬼训练记忆犹新,但听到观众对他们的表演报以雷鸣般的掌声时,便觉得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幕后揭秘
让年轻人都了解昆曲
青春版《牡丹亭》改编自汤显祖的扛鼎之作《牡丹亭》,将原剧本55折浓缩为27折,保留原著精华之味,以简洁的现代风格融合而成。该剧本从2003年2月开始创排,2004年4月29日在中国台北国家戏剧院首演,获得一致好评。昨日记者通过电话,与远在美国的白先勇先生取得联系,电话里,白先勇畅谈了该剧的一些幕后故事。
昆曲不能缺年轻观众
喜爱戏剧的白先勇对我国最古老的戏剧———昆曲情有独钟,他形容昆曲是“中华民族后花园里最美的那朵‘牡丹’”,“昆曲的本子词藻优美、精致,令人读后、听后,满齿留香。”
谈到改编《牡丹亭》的缘由,白先勇说时下年轻人对昆曲的不了解是触动他写出青春版《牡丹亭》的最大动力。“一个民族一定要有精英文化,昆曲一向就是精英文化、精致文化。”他觉得,年轻人喜欢昆曲与追逐时尚的流行歌曲并不相悖,“青春版《牡丹亭》就是要用青年演员吸引年轻观众。昆曲没有年轻观众就没有希望!”
剧本修改了无数次
同时,“杜丽娘”和“柳梦梅”的出现也激发了白先勇编写青春版《牡丹亭》的热情。2002年,香港大学邀请白先勇到校演讲昆曲的艺术美。白先勇考虑到要在90分钟时间里,让学生专心听取传统戏剧艺术是件困难的事,于是便想到在现场请青年戏剧演员上装示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经介绍,俞玖林现场示范了一些剧目,而白先勇一看他,就觉得,“此人的形象、气质非常适合‘柳梦梅’一角。”而后来在苏州昆剧院,白先勇又见到了沈丰英,“他俩就是杜丽娘和柳梦梅!”“惊艳”之下,白先勇和苏州昆剧院开始着手剧本的创作,
“我写完一出,就寄给该剧的总导演、艺术指导汪世瑜先生修改为演出本。写了改、改了又改,也不知道到底改了多少次,多得数不清了。”
令他欣慰的是,在海内外一百多场的演出中,场场爆满,“而且70%左右的观众是年轻人。这说明,我们的年轻人并不是不懂得欣赏传统艺术,而是缺少一个窗口。特别是进入高校的演出,所到之处,年轻观众均报以欣赏、称奇的赞叹声。”
特别提醒:
从本月21日开始,青春版《牡丹亭》将连续3天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体育馆演出3场,希望一睹昆曲精华的市民也可前往观看。此次演出为公益活动,不收取门票费。(记者 郑其)
点击关键词
白先勇当代著名作家,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出版过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白先勇贯穿中西,将西洋现代文学的写作技巧,融合到中国传统的表现方式之中,善于描写新旧交替时代人物的故事和生活。写作之外,白先勇以“超级制作人”的身份制作了昆剧《牡丹亭》,为昆剧表演艺术开创崭新纪元。
青春版《牡丹亭》《牡丹亭》又叫《还魂记》,是明朝大剧作家汤显祖的作品,讲的是杜丽娘与柳梦梅两个青年男女之间因梦生情,穿越生死的爱情神话。作为策划和总制作人的白先勇,重新编排了这个传唱了400多年的爱情神话,并且加上了一个令人心动的名字———青春版《牡丹亭》。时至今日,白先勇已经带领他的青春版《牡丹亭》剧组演出了100多场,观众超过1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