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陕西某报刊出一篇《陕西师大教授王志武质疑刘心武——贩卖别人旧观点》的报道,在文坛及红学界引起又一轮红学“风波”。王志武称,刘心武关于《红楼梦》的书里对他进行了“偷意”。昨日,刘心武与本报记者通电话时表示,“令我莫名惊诧,我‘偷’谁的‘意’呀?我的观点都是我独家的。”为此,刘心武给本报发来独家声明,“在此次回应后,将不再就王教授的奇怪质疑耽搁宝贵的时间。”
“风波”事件的起因
上周在接受西安媒体采访时,王志武透露,他的硕士生牛芳把刘心武文章中“似曾相识”的句子划出来,10日晚上送给他看。看着剪辑的刘心武的文章,翻着翻着,王志武摇起头来。围绕《红楼梦》中心人物冲突的观点,王志武说他在1983年就提出,并在1985年11月出版的小书《红楼梦人物冲突论》中有论证。王志武指责刘心武:“《百家讲坛》是普及性质的,主讲人在上面引用别人一些观点和研究成果可以理解,但作为个人专著,怎么能这样干?刘心武的好多学术观点是在重复我和别人的,这算怎么回事嘛!”
“偷意”说从何而来
“我首次提出金钏儿是林黛玉的替死鬼,你看,刘心武也有类似的表达;我提到贾母去清虚观打醮时,与元春唱对台戏,与王夫人的矛盾表面化,刘心武也重复了。”王志武还说刘心武提出《红楼梦》三大高潮与他曾提出的三大高潮雷同。
王志武称,刘心武对他的观点进行了“偷意”。文章中王志武激动地表示,唐代皎然的《诗式》有偷语、偷意、偷势,其中最可恶的便是偷意,“刘心武就是在偷意!”
王志武认为,刘心武在“偷意”的时候长了心眼,“你看,刘心武很聪明,他没有也不敢逐字逐句地抄袭,他通常是换一种说法,把别人的观点引出来。但把别人的土豆叫成洋芋,所有权就成了自己的吗?”文章中王志武说,对于刘心武的“学术行为”,他保留进一步澄清事实的权利。(记者 蔡震)
附:刘心武声明
据《华商报》报道,陕西师大王志武教授质疑我的研红著作是对他1985年出版的《红楼梦人物冲突论》的“偷意”。
我此前不知道王志武,没听说更没看过《红楼梦人物冲突论》。
有关报道引述王教授的话,把我对他的“偷意”开列出来,令我莫名惊诧。因为他所开列的那些“意”,根本不是我著作中所有的。如“小说主要矛盾冲突是王夫人和贾宝玉围绕婚配对象选择而进行的”,我的著作里明明一再提出贯穿全书的矛盾冲突是“月”“日”两派政治力量的较量,贾宝玉的婚配问题,构成矛盾的两端是贾母和王氏姐妹。“在《红楼梦》中,王夫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更不是我著作里的观点,我的观点是秦可卿、贾元春是贾府两面政治投资的两翼。“贾宝玉喜欢蒋玉菡、秦钟等人,是同情社会地位低下者,是关怀弱势群体,与喜欢林黛玉在某种层面上是一样的。”“刘心武则换了个说法,提到贾宝玉关注这些‘非主流阶层’的人物等等”,我对蒋玉菡、柳湘莲、秦钟等人定位于“社会边缘人”,这是个跟“社会地位低下”“弱势群体”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柳湘莲就既不“低”更不“弱”。“金钏儿是林黛玉的替死鬼”,我哪有这样的观点也没有“类似的表达”。“刘心武则提出了秦可卿之死、妙玉之死、元春之死是《红楼梦》的三大高潮”,我什么时候有过这一提法?而且,根据我对曹雪芹后28回的探佚,是元妃死后妙玉才为解救宝玉、湘云而与忠顺王同归于尽。
至于王夫人“眉眼与黛玉相像,驱逐晴雯是恨屋及乌”,“贾母去清虚观打醮,与元春唱对台戏,与王夫人矛盾表面化”,是曹雪芹明明白白写在文本里的,第七十四回正文里有王夫人提及晴雯“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我很看不上那个轻狂样子”的句子,第二十九回回目就是“享福人福深还祷福”,明写贾母没按元春指示去清虚观打平安醮,并且明写王夫人托词不随贾母去,概括书中内容算得什么观点呢?王教授却说他“首次提出”,而且我“重复”了他的观点。形成一个观点,需要对这样的文本现象作进一步分析,揭示出没有明写出来的深层意蕴。
从整个报道看,王教授根本没有通读过我的《红楼望月》《揭秘〈红楼梦〉》1至3部,仅根据他的一个学生在我文章(没说哪本书哪篇)中划出的句子,就公开向社会发布我对他的观点“偷意”的言论。他似乎还不知道我真正独家的核心的观点,是通过文本细读和原型研究,得出秦可卿的原型是康熙朝两立两废的太子的一个寄养到曹家女儿的结论。
王教授说我把他的“土豆”叫成“洋芋”据为己有,我恳请各方人士对照上述王教授开列的“土豆”“洋芋”和我的研红著作,去查验是非。把我根本没有的观点,先硬说我有,再说我“偷意”,不仅毫无道理,也实在奇怪。王教授究竟是出于什么用心,向社会公开散布对我的污蔑?由于我要集中精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此次回应后,将不再就王教授的奇怪质疑耽搁宝贵的时间。
2007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