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昌九月十九日电(记者 吴庆才)江西民间至今流传的“沉掉海昏县,立起吴城来”的歌谣今天首次得到了实物佐证。南昌市博物馆馆长李国利今天向本社记者透露,几天前在南昌发现的东晋古墓墓主身份原为一千五百多年前神秘“消失”的海昏县骑都尉。
十四日,一名普通的挖土机工人挖出了一个千年古墓,考古专家从中出土了铜镜、墨碇、青瓷小灯盏、银耳挖、木器、漆器、梳子、木枕等二十余件文物,甚至还有一根长约二十四点五厘米,标有刻度的直尺。
李国利表示,本次考古发现还是以记载了墓主身份的“名刺”最为重要。所谓“名刺”类似于现在的名片。经考古专家努力,这个堪称世界上最早的“名片”现出了其主人的身份,上书:“豫章郡海昏县都郎吉阳里骑都尉周涉年五十六字子常”。
从“名片”可知,墓主为豫章郡海昏县都郎吉阳里的一名骑都尉,名叫周涉,字子常。从另一个棺木找到的名刺,则只能看清“问起居海昏字子常”的字样。根据此前在南昌发现的西晋吴应墓和东吴高荣墓出土的类似名刺的格式可推测,该名刺完整应为“弟子周涉再拜问起居海昏字子常”。考古中还发现一个印章,上用篆体刻写着六个字,正面刻着“周×言事”,反面则是“周×”,虽然周后那个字暂时无法判断,但专家判断应为“涉”,即墓主的印章。
李国利告诉记者,骑都尉是主管地方军事的武官。据《中国历代职官辞典》记载:骑都尉,汉武帝始置。晋以后历代沿置,唐为勋官十二转之第五转,即相当于从五品。不过,本次考古却没发现武官墓常见的剑等兵器,专家推测此官职可能是墓主去世后虚封的。
尽管骑都尉这一官职并不显要,但令专家兴奋的则是“海昏县”几个字。海昏古城就像楼兰古城那样被历史“风化”的无影无踪,如今首次发现实物虽不能完全揭开古城消失之迷,却足以佐证古城的存在,对研究古城的历史也有重要意义。
海昏古城是汉代豫章郡所辖十八城之一,据史料记载,汉高祖六年(公元前二0一年)立海昏县,县治设在与吴城镇隔河相望的芦潭村附近。这块低洼的鄱阳盆地原本人烟稠密,东吴名将太史慈曾在此升堂断案。随着湖水不断入侵,南朝宋元嘉二年(公元四二五),海昏沉没,商业迁至地势较高的吴城,故民间一直有“沉掉海昏,浮起吴城”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