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当代》杂志昨日面市,全文刊登了贾平凹历时3年写成的最新长篇小说《高兴》。贾平凹说这是他写得最吃力的一部小说,“3年来我五易其稿,把手指磨出了一个大坑,才有了这部《高兴》。”业内人士认为,由于2年前的《秦腔》反响平平,这次贾平凹竭力重振旗鼓的意图非常明显。
贾平凹是现在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位坚持手写的作家之一,《高兴》脱稿后,贾平凹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身边的人展示他那受伤的手指。他说,五易其稿的书写总和超过了100万字,这些字都是他用钢笔一笔一画写出来的。“我把15万字的初稿改得面目全非,感觉不到位就推倒重来。结果把手写伤了。这是我多年来修改次数最多、最折腾的一部小说。”现在贾平凹的右手中指已经严重变形,不仅磨出了一个大坑,皮下也都是淤血。
小说讲述了一群离开土地的农民进入城市后的生存状态。这本书的主人公刘高兴真有其人,原名叫刘书祯,是贾平凹老家丹凤县棣花镇同村的伙伴,从小学到中学的同学。刘高兴当年当兵复员后回村继续当农民,迫于生计在年过半百时领着儿子进城打工,找不到工作就在西安以拾破烂维持生计。“有一次,高兴百般周折找到我,和我谈起了他们的生活。虽然生活艰辛,但他却很乐观、幽默,他给自己重新起名叫‘刘高兴’,给儿子新起名叫‘刘热闹’。”贾平凹说,“我从他身上看到中国农民的苦中作乐、安贫乐道的传统美德,他们得不到高兴但仍高兴着,在肮脏的地方却干净地活着。他们的精神状态对当今物质生活丰厚、精神生活贫乏的城市人来说颇有启示。”
贾平凹说,其实他写《高兴》的想法比《秦腔》还早,只因条件不成熟而搁浅。“为写作这部小说,我多次专程到西安郊区的‘拾荒村’探访,和那些‘破烂王’们拉家常,同吃同喝,听他们讲自己的故事。小说在三改其名后,最终确定叫《高兴》。”贾平凹表示,“作为一个作家,我没有更大的能力帮助他们,也想不出解决办法,我只能写作,把我看到的、想到的、迷茫的东西写出来。”
《当代》杂志对《高兴》给出的评语是“一个既耐读又好看的贾平凹重新出山”。据悉,《高兴》将由作家出版社推出单行本。(一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