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这张“魔鬼的床”》是一本披露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中“学术明星”们成名之路的书。在《百家讲坛》讲《聊斋》一举成名的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马瑞芳在这本书里告诉读者:《百家讲坛》其实就像一个“学术明星梦工厂”,“学术明星”不是天生的,而全都是被“修理”出来的。无论你是声震环宇的学界泰斗,还是初露锋芒的学界新秀,只要你想在《百家讲坛》走红,就必须接受《百家讲坛》这张“魔鬼的床”的“砍”和“拉”。适应者,就很可能成“星”,不适应者,就只能回家坐冷板凳。
在观众眼里,《百家讲坛》是一张万众瞩目的大讲台,是一方学术圣地。因而,易中天迷、于丹迷们崇拜《百家讲坛》,与少男少女们崇拜“超女”、“超男”无异。但身为“学术明星”中的一员,马瑞芳把《百家讲坛》比作古希腊神话中那张“魔鬼的床”。在这本书里,她以机智诙谐的笔调,写了阎崇年、纪连海、易中天等10位“学术明星”坛内坛外被“修理”的趣事,令人捧腹开怀。比如说穿着,《百家讲坛》“蛮横”地指定了“学术明星”们的扮相,阎崇年着黑色对襟褂,于丹着一身红艳旗袍……你别想换自己喜欢的服装。比如讲课的内容,《百家讲坛》“警告”说,不是叫你在台上卖弄高深渊博的学问,而是把古人的东西,用娱乐化且个性化的方式重新演绎一遍。如王立群品《孟子》,先写了一个学术味浓的初稿,谁知却被“勒令”改了再改,最后他苦笑着说:“老笨给指挥得快要找不到北了。”读者不禁要问,不听指挥不行吗?马瑞芳写道:你想当犟驴子,可你犟得过人家吗?要想红,就得被“砍”被“拉”。那些不听“修理”的,或者“修理”后仍然不符合标准的,都没红起来!在“魔鬼的床”这一主题下,马瑞芳着重探讨了“明星化学者是否丧失了学者本来面貌?电视是否异化学术?”等敏感问题。(储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