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民主与法制时报》以《方山县委书记铁腕治网吧》为题报道了方山县关闭非法网吧一事,引发全国关注。
今年8月初,记者再次走进方山,发现网吧并未从方山彻底消失:政府对黑网吧依然保持严格控制的同时,一些只有两三台电脑的袖珍型网吧在县城时隐时现,接纳爱玩的孩子。
政府、网吧、孩子,三者间微妙博弈的背后,隐藏的是如何适度满足未成年人对网络的需求,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资金不足等问题。
“袖珍网吧”
8月9日下午,山西方山县城圪洞。山川环抱中的方山依然宁静,正值暑期,街面上到处是三三两两的中小学生。
一个男中学生钻进方山县城唯一的高中——方山高级中学附近的一个小巷子里,巷子里有一家饭店,门口坐着几个年轻的网吧经营者。
经过他们审视的目光,被确认是真正的上网者之后,中学生被带领穿过饭店里一排排餐桌,走到往下的楼梯口。
顺着楼梯转过两个弯进入地下室,穿过地下室昏暗灯光下的一排床铺,中学生终于看见了地下室最里面被木板隔着的一个狭小的空间。
一股汗味夹杂着烟味和霉味扑面而来,狭小的空间里挤着3台电脑:两台正在打游戏,另外一台空着。
中学生终于获得了上网的机会,3元一个小时。
随行的《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因为说普通话,一度引起了经营者的怀疑。
3台电脑,顶多10台电脑。你很难说它们能够被称为是“网吧”。但在方山县城,除了少数一两家打着“网上炒股”、“证券观察室”、“电脑培训”旗号的网吧拥有超过20台电脑,绝大多数黑网吧都只有区区几台电脑。
2006年10月,本报报道了方山县采取铁腕手段关闭县城所有非法网吧,引起全国关注。将近一年过去了,方山县城的黑网吧并没有彻底灭绝,而是变成更小的形式,在地下室、郊区等更隐蔽的地方生存。
“几乎都是这种袖珍型网吧。”知情人告诉记者,“有的是以前被取缔的网吧重新营业的,有的是新开的,有的是被取缔的网吧转手给别人开的。”
“网吧很多,光方正街(方山县城主干道)至少就能找出五六个能上网的地方。”一位中学生说,“但机器很少,经常检查,上网很不方便。”
目前,方山县还有两家证照齐全的合法网吧,但都不在县城,而是在一个叫大武的镇上。
“虽然黑网吧还存在,但是我们已经感觉不到网吧对教学的影响了。”方山二中副校长贺小青说,“现在是暑假,网吧里上网的很多是放假回家的大学生和脱离学校了的年轻人,真正的中小学生已经不多了。”
贺小青回忆,去年上半年,几乎每个班的班主任都会不时地向他报告,班上有同学旷课去网吧上网。因为孩子泡网吧不回家,而到学校来找孩子的家长也为数不少。2006年四五月间的铁腕关闭网吧行动之后,情况大有好转。当年10月经媒体报道变成热点话题,引起全社会关注之后,旷课上网的学生更是几乎消失了。
整治从未中断
知情人透露,黑网吧在方山的再次出现始于2007年初的寒假期间。
“寒假的腊月、正月期间,网吧的收入占到全年收入的一半以上。这一期间除了本地放假的孩子们有时间、有零花钱,家长也不太管之外,外出务工、读书的年轻人返乡后也会到网吧上网。”
议论也随之而起。百度方山吧有人据此提出质疑,将去年的铁腕行动称之为“一场华丽的政治烟火秀”,也有人称之为“一场自导自演的大戏”。
此后有媒体来到方山暗访,报道了方山县城重新出现黑网吧。
“抓住方山县城再次出现的黑网吧,就认为方山对网吧不再管理了,显然是完全错误的。”方山县工商局局长李仲虎说。李仲虎半年前从外县调到方山工作。一番对比之后,他认为方山对网吧的整治是“真叫整治”、“动真格的”。
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10月,方山县在上百家媒体轮番报道中成为全国焦点之后,出现了不小的人事变动:县委办主任、新闻办主任、文化局长、工商局长等单位领导都有调整。但对黑网吧的严厉整治政策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接近县委书记张国彪的人士透露,张国彪依然关注网吧问题,多次下达指示,甚至半夜给下属打电话,要求巡察网吧情况。
文化局依然是整治网吧的牵头单位。
“6月份我们刚刚进行过一次文化、工商、公安、新闻等单位的大规模联合整治行动,保证了小学升初中考试期间黑网吧不会影响孩子们考试。”方山县文化局局长靳乃平说。
这样的联合整治行动,今年上半年共进行了5次。
“尤其是小考(注小学升初中)、中考、高考前,我们会加大突击检查的力度,最多一次扣押了64台电脑主机。” 靳乃平说。至今,文化局的办公室里还扣留着4台主机。
日常检查也从未中断,该局设有专门的稽查小组,一旦接到家长举报,稽查小组立即出动。
“堵”的同时,“疏”——对孩子们上网习惯进行引导的努力也在进行。
今年4月下旬,方山县文化局引进了影片《网络少年》,在县城连续放映了12场,共有八千多学生观看了影片。
影片讲述了一群沉迷网络游戏的少年,在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下,成长为网络人才的故事。“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一句话:网吧可以去,网可以上。可是同样在玩电脑,却看到相反的两种作用:一、在网上查资料,把学习成绩搞上去;二、在网上打游戏,把学习搞毁。我们应该选择第一种,充分利用网络上的资料把学习搞好。在这里,我想告诉同学们一句:网络可以上,但绝对不能沉迷于游戏而误了学习!”一位初一学生在此后的观后感征文中写道。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