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去世以后,刘禅立马废除了丞相制度,命蒋琬主管行政,命费袆主管军事,将原本集权于诸葛亮的权力一分为二,让两人相互制衡。易中天认为这一点都不“弱智”。
《品三国》第四部近日开始在《百家讲坛》开讲,这也是《品三国》的最后一部,其中易中天新解诸葛亮,指出他的擅权与曹操一样。两人的政策都是“虚君实相”,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而被民间广为知晓的“扶不起的阿斗”刘禅其实一点不弱智。
中天解惑
诸葛亮成正派源于想象
在易中天看来,同样擅权的诸葛亮和曹操的民间形象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区别,都是文学创作所赐。“在文学创作中,社会不但需要正面典型,也需要反面典型。”易中天说,曹操挡了士族地主阶级的路,只能等着被画成一张大白脸。与此同时,诸葛亮也就演变成了“天使”。
“易”家之言
不扶刘禅是为专权于身
“通常的说法很简单,刘禅扶不起来,智商低、能力差。事实上,刘禅并不弱智。”易中天认为。
易中天举出一个明显的例子:诸葛亮去世以后,刘禅立马废除了丞相制度,命蒋琬主管行政,命费袆主管军事,将原本集权于诸葛亮的权力一分为二,让两人相互制衡。蒋琬去世后,刘禅干脆自摄国政。在易中天看来,这都不是弱智的行为。
易中天推测,诸葛亮之所以不还政给刘禅,是想实现自己“虚君实相”的政治理想。
坚持北伐源于“野心”
北伐是刘备死后诸葛亮最重要的事业,易中天认为,诸葛亮的北伐注定失败原因有三:曹魏非速亡之国,益州非进取之地,诸葛亮非将略之才。
在易中天看来,诸葛亮其实很清楚这些原因,他之所以坚持北伐,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诸葛亮出山时,曾在《隆中对》中设计将来要北定中原,“尽管荆州丢了,形势变了。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只要他有一丁点机会,都会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挥泪斩马谡为平内乱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三国中著名的段子,但在易中天看来,其中疑点重重。
“如果说一个将军打了败仗你就要杀他,你有多少将军杀?蜀国人才本来就少,这不是让亲者痛、仇者快吗?”易中天说。
易中天表示,蜀国内部政权很不稳定,荆州集团、东州集团、益州集团三股力量相互抵制。为了平息内乱,诸葛亮实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绝不徇情枉法。对于马谡的处理只能是四个字:从重从快。
据法制晚报
易中天“品”诸葛亮
曾惹争议
易中天在《品三国》第二部“三顾茅庐”中提出,到底是刘备请的诸葛亮,还是诸葛亮先找刘备?在易中天看来,后者的可能性大于前者。“刘备是诸葛亮再三考虑精心挑选的老板。”
观点一出,立刻引发争议。有人说,易中天让诸葛亮走下神坛是在制造噱头;另一方观点是易中天在还原真实的诸葛亮。
易中天则多次表示,《品三国》中的说法只是他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