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乌鲁木齐六月十九日电 (记者 闫文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就丝绸之路联合申遗达成共识,希望她成为全世界的共同遗产而被永世铭记、永远呵护。目前,中国沿线七个省区已就联合申遗机构组建和工作模式等具体事宜进行了协商,申遗工作开始进入实质性筹备状态。
陕西、河南、甘肃、青海、内蒙古、宁夏、新疆七个省区的代表前两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议,分别阐释了各自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所申报的理由和意义,以及自去年八月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吐鲁番会议以来,各省区在申遗方面的努力,包括古遗迹抢救、周边环境治理等。
去年八月,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五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五十多名专家学者及文物管理部门人员在新疆吐鲁番达成了“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吐鲁番初步行动计划”。该计划在丝绸之路的定义和定性、遗产的入选标准、构建有效的国际合作机制、建立专业咨询机构、资金筹措、分阶段实施计划等方面确立了行动目标。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丝绸之路这条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交流与融合的贸易往来之路、文化交流之路,就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格外重视。当时,教科文组织曾先后组织相关专家分别对丝绸之路的沙漠、草原和海上线路进行了考察。进入二十一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组织过两次丝绸之路沿线专业考察,形成了较为专业的考察报告。
“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吐鲁番初步行动计划”出台后,联合申遗工作在中国丝绸之路沿线深入开展起来。陕西省对预备名单古遗迹周边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甘肃省成立了专门的申遗领导小组,并制定了相应法规。与此同时,一些省区还划拨专项资金,聘请专家对申遗进行指导、论证。二OO七年一月,根据中国国家文物局的安排部署,依照世界遗产《预备名单申报格式》,新疆完成了拟认定的十一处遗产地申报材料工作。其中交河故城、高昌故城和库木吐拉石窟等六处已完成保护规划并开始实施;克孜尔石窟、森木塞姆石窟和楼兰古城等文物保护单位正在编制保护规划。
据介绍,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是整个亚太地区第一个作为“文化线路”申报的世界遗产,对今后亚太地区在文化线路的保护和申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沿线国家政治体制、文化背景的复杂性,跨国联合申报必然面临很多困难,但是古老丝绸之路的文化纽带将让所有的国家朝着一个目标迈进。
据悉,中国政府有关部门一直十分重视丝绸之路中国段沿线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与研究工作,尤其是近年来,组织实施了一系列丝路沿线重大文物保护工程。这些工作为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跨国联合行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遗产处处长陆琼说,目前中亚五国已提出丝绸之路申遗预备名单五十四处,此次会议后的下一步工作是争取在二OO八年四月前完成丝路中国段申报文本编写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