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红极一时的“盗墓小说”,因描写盗墓贼用风水秘术发掘古墓的诡异经历,其题材内容引起了争议。前日,青年悬疑小说家蔡骏发表博文,对书商纷纷跟风出版《盗墓笔记》、《盗墓之王》等以盗墓为题材的小说进行炮轰,“我可断言:盗墓小说必将毁于无良书商之手。”
引来盗墓人买书学习
去年底,“盗墓笔记”的宣传海报贴满了大小书店。随着《盗墓笔记》的走红,同为“盗墓”题材的《鬼吹灯》、《我在新郑当守墓人》、《盗墓之王》相继走上了畅销书架。今年,出版商又推出了新一轮“盗墓小说”,如《盗墓者》、《墓诀》、《西双版纳铜甲尸》,从《活捉守墓人》、《黄河鬼棺》到《鬼打墙》等等,一时,“满城尽是盗墓者”,甚至引来盗墓人买书学习。蔡骏分析,“有许多半死不活的书商也都纷纷将此作为最后的救命稻草”。对某位前诗人出版商,连续出版策划了《盗墓笔记》、《盗墓之王》、《我在新郑当守墓人》等盗墓书,蔡骏感叹,“是否要把这些作者的灵感和才气耗尽、竭泽而渔才肯罢休?”
图书业喜欢一窝蜂
蔡骏认为,盗墓类的故事,其实古已有之,古代的奇闻轶事中便有许多盗墓传说。盗墓类小说风潮再起,起源于网络,更由于盗墓的历史有几千年之久,墓葬这种文化土壤培育了盗墓类小说。“其次是中国通俗小说之匮乏,长久以来话语权被主流的作家把持,通俗小说作家与更广泛的通俗小说读者之间缺乏联系,借网络与民营出版商之力,将其推而广之”。现在出版图书行业喜欢一窝蜂,尤其是一些小书商更是如此,一出现热点题材就跟风做一气。他分析说,现在的盗墓类图书也有这种现象,无良的出版商们使劲地“攒书”,生产流水线一样“制造”着盗墓类小说,其中不乏粗制滥造者,非要把这个类型弄到同归于尽为止。
作者自称纯属瞎编
去年红极一时出版了三集《鬼吹灯》的作者天下霸唱,曾揭秘自己其实并不懂盗墓,“很多故事情节都是道听途说,有些术语都是自己瞎编的。”天下霸唱说,他在网上写作的时候连故事大纲都没有,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只是想着怎么写才能吸引住读者。有记者采访年仅26岁《盗墓笔记》的作者南派三叔,他也不是常人猜测的“盗墓高手”,对书中的内容,他承认:“一半是乱编的,而另一半,则是根据事实编的”。为此蔡骏反对把盗墓小说归到悬疑小说类,“盗墓类小说虽然也有某些恐怖的场景,也有扣人心弦的动作和画面,也有许多悬念,但从本质上来说是不同于悬疑类小说的”。
据透露,蔡骏炮轰目前图书市场上的“盗墓之风”,被疑是为其悬疑小说新书《天机》上市造势,但他对此给予否认。 (蔡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