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页|新闻|国 际·英文|财经|体育|娱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学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视 频·图 片·论 坛|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广 告|演 出|图 片 库|供 稿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考古专家揭秘神奇水下考古:深海触摸"南海一号"(2)
2007年06月14日 07:50 来源:央视《新闻会客厅》



从“南海一号”上发掘的瓷器

  李小萌:我们也准备几个图片,您给我们讲解一下,这些都是从“南海一号”上发现的是吧,还没有进行实地的,像您说的,发掘工作还没有真正展开,这些东西是在哪儿找到的?

  张 威:像这个东西是据现场的人跟我们讲,他是在连接物那个部位找到的,在船舱外面。

  李小萌:像这两样东西是商品还是当时船上的人自己带的东西呢?

  张 威:这个恐怕得进一步研究,还有我们原来也发现过小的金条,就像原料,就是没有加工的那种东西用来再加工的,像这个已经都加工好的,而且我们看这不是纯金的,也是镏金的差不多,应该还是个人用的,也可能是用品。

  李小萌:像这个腰带和镯子如果说是船上的人个人用品,这里边能传达出什么信息吗?能不能判断这个东西的主人大概是什么身份?

  张 威:第一,这个人肯定不是船工,当时很多商人会搭这个船走,来来回回的,可能是船上的商人一种随身携带,粗粗看来像腰带,当时我们一些老考古专家认为腰带的风格就有点不是咱们中国人当时的文化风格,有西域、西亚那边的风格。

  李小萌:就是船上肯定有外国人。

  张 威:应该可能有西亚的商人或阿拉伯商人用的东西,当时是很普遍的事情,阿拉伯商人雇中国船来运他们的货。

  李小萌:这个船主到底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张 威:不牵扯到船主的问题。

  李小萌:对,船主不一定在船上。看看这两样,这个钱币算不算是比较重要的一项发现?带的信息会比较多吧。

  张 威:钱币,宋元时期海上贸易中国船都是携带大量钱币,因为当时在东南亚这个地方,那些国家跟中国也是硬通货一样,钱币非常受欢迎。但是当时政府来讲,法律上应该是禁止带那么多钱币出来,都是用铜铸的,这是一个方面,本身带着货币,可能它要用作实物来使用的。另一方面,对考古来讲,对于船的年代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当时宋代的钱,唐宋年号注得非常明确,这样就可以把这个年代判断得比较准确一点,最起码不会晚于南宋中期,因为钱币使用的年代是有延续的,所以这可以说明一个问题。

  李小萌:像旁边那个瓷碗从图片上看感觉光泽度很好,没有受海水侵蚀。

  张 威:对,我们2003年发现船上的东西,刚拿出来,拿水一洗,就是崭新的,那个东西假如拿到市场上去,可能有人会以为这是仿制的东西,不像是真的,因为有个特点,在船舱里埋着以后,淤泥封闭以后,保存还是很好的。

  据了解,“南海一号”整体打捞方案已经经过三次专家审定,目前处在执行之前的最后程序。由于所采取的是特殊的整体打捞方式,届时古沉船将连同水、泥、船体和文物一起打捞出水。

  打捞方案首先是清理沉船周边环境,因为该船位于水下20米深处,被2米厚的淤泥所覆盖。打捞的第二步是在深海下打桩,并用一个巨大的盒子覆盖,从海底进行全面封闭,随后缓慢地提升至起重船,并把沉船从海底平移到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然而这个堪称世界首创的整体打捞方案,之前只有瑞典的“瓦洒号”,还有英国的“马里罗丝”号实行过,但那两次也都是卸完所有的文物之后,空船整体打捞。而“南海一号”的打捞却是带着所有文物一起出水。800年前的沉船,长期经过海水浸泡以后,还能经得起折腾吗?那些丝织品在一个新的环境下,又怎样才能妥善保存,这些都是摆在专家们面前的难题。

  广东省耗资亿元,对于即将到来的结果,他们能否有十足的把握?《新闻会客厅》请继续关注。

  李小萌:目前为止,“南海一号”的打捞计划是整体打捞,听着这个词,就觉得是一件特别艰巨的工作,一个这么庞大,还有很多未知信息的情况下,怎么把它整个打捞出去?

  张 威:是这样的,刚才我讲2004年工作以后,2005、2006一直没有再做工作了,为什么?一直在论证这个方案,制定怎么做方案。当然也是两种方案,传统的方法也好,新的整体打捞的技术。

  李小萌:传统方法就是把这个文物先一件一件取上来,然后再捞这个船是吧?

  张 威:对,这是一种传统方法,比较常用的方法,现在等于是连文物带船一起打包。

  李小萌:但听上去这个好像冒的险更大一点。

  张 威:它是经过一级方案的论证,一些考古专家也都认可了以后,国家文物局才正式批准这个方案,但是方案论证以后,要严格按照方案走,应该说能够把它做好,做成。

  李小萌:今天一上来您就说了您的期待,其实是一种担心,您现在比较担心的都有些什么问题?

  张 威:现在实际上面临的新问题,从技术上讲打捞一个沉船在中国来讲并不难,连库尔斯克号核潜艇都打捞出来了,何况一个这么短的木船,广州救捞局的力量非常大,当年“大舜号”那个船整个不是都是他们做的吗,技术上应该是没问题的,但是考古理念,注意文物安全,需要监督,一个是要贯彻这个理念。另外这些严格按照原来那个论证时候的方案,应该按照程序来严格做就行了。

  李小萌:前面您说这个船之所以相对完整,是因为淤泥把它护得比较好,所以这个船离开了淤泥的支撑,它有可能散开,那这个打捞的时候怎么个捞法?把泥一起捞上来吗?

  张 威:对,那个沉箱不是严丝合缝按照船大小做多大,它周围肯定要出来的,放到室内再做。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将来后期的保护、处理,是一个非常艰巨的工作。

  李小萌:这个整体打捞,我觉得想象中就挺难的,一个是它下面到底有多深,这个板子从下面怎么去合拢?

  张 威:那个他们都探测过,设计的时候就根据这个船的行深,船有多厚,现在船体保留多厚,底下得留出一定的泥来,安全系数得做好。

  李小萌:还有这么大重量的一个东西,整体往水面上拉,这个水的阻力对船造成的压力的破坏性。

  张 威:当时论证我们请了好多院士,这些问题都提了。而且你看它是半浅薄,不是吊离水面的,是在半浅薄,放在半浅薄以后,在水里面走,然后再到正在修的那个博物馆里,但是将来保护应该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沉箱得打开。

  李小萌:万一沉箱打开的时候散了呢?

  张 威:这个方案还得做,将来怎么打这个沉箱还得琢磨,泥怎么抽开。

  李小萌:这是充满了未知数的一个过程。我想不管是业内还是普通百姓都希望这次打捞工作是一个万无一失的工作,能不能保证?

  张 威:我们考古界也是希望,从论证方案也是提出的要求,有关部门也是要求你们做到万无一失,他们承担这个工作的任务也拍胸脯了,说可以保证万无一失,我们只能期待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邱观史】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