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六月八日电 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局长穆端正在今天举行的政府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首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极具海派文化特色的旗袍、昆曲等入选其中。
今年的六月九日是中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据穆端正介绍,建立第一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则是今年上海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的重中之重。上海市政府已正式批准了首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龙凤旗袍制作技艺、朵云轩木版水印技艺、石氏伤科、昆曲、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等十大门类、八十三个项目。
穆端正介绍说,从本次申报的名录项目来看,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鲜明的海派特色,有些项目并不源于本地,但上海却是它们发扬光大的地方,如京剧、昆曲、越剧、淮剧和评弹等,都是客地移民带来的艺术样式,但是上海提供了最庞大的演出市场,最后成为远胜于起源地的发展之地。二是浓郁的都市特色,如海派旗袍制作技艺、海派剪纸艺术和培罗蒙奉帮裁缝缝纫技艺等,还有一些老字号的项目,充分地显示了中国近、现代工商筚路蓝缕的发展脉络。
此外,上海市还推行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昆曲、京剧、越剧、沪剧、江南丝竹、锣鼓书、顾绣、竹刻和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等是保护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