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家讲坛》上读《史记》,让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一下子跻身为“学术明星”。不过,在电视上火了,却没有连带着让他的专业也火起来。昨天,王立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略带遗憾地透露,今年他一个博士生都没有招到。
和易中天、于丹等人一样,上了《百家讲坛》以后,王立群的生活忙碌了很多。刚刚参加完许昌三国文化节,昨天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杭州,今天上午,他将走进本报人文大讲堂开讲《关于汉武帝评价的几个问题》,下午到新华书店庆春店签售。6月5日和6日两天要赶回学校给所带的博士生和硕士生进行论文答辩。
“去年我招了两个博士生,但今年一个都没招到。”原以为在《百家讲坛》上提高了知名度,会有更多人慕名投奔他的门下,没想到却得到了这样一个答案。王立群说,没招到学生的原因估计是学校下手晚了。“重点大学一般是每年的3月份招生,4月份形势基本上就明朗化了,可我们学校今年5月份才开始招生,有的学生被别的学校录取了就不来了。”不过,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个非常冷的专业,而且学起来特别苦,很多人受不了。”
专业是古典文献学,虽然学起来枯燥,但也让他养成了非常严谨的思维,言必引经据典。录制《百家讲坛》,王立群说,他基本上都是一次性通过,不像之前于丹那样,要录好几遍才过关。不过“琴挑文君”这一章,他是录了两遍。“是我自己要求重录的。”王立群说,第一次录的时候,没有列举参考文献,因为这些文献都比较专业,普通观众可能不熟悉,怕大家听来觉得枯燥无味。可是播出以后,他所提出的“司马相如娶卓文君是劫财劫色”的观点遭到了很多人的批判,认为他是在戏说,没有根据。于是他要求重新录一遍,把那些文献资料都罗列上去,以此证明自己不是胡说八道。
“下一阶段我要讲秦始皇了,这个秦始皇和大家印象中有些区别。不过,到底区别在哪里,你们还是自己去看吧。”王立群死活不肯透露玄机。不知道成天研究古典文献的他,究竟又从故纸堆里发现了秦始皇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