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页|新闻|国 际·英文|财经|体育|娱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学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视 频·图 片·论 坛|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广 告|演 出|图 片 库|供 稿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新闻周刊》:《黄河颂》:遥想当年春衫薄
2007年06月01日 16: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嘉德2007春季拍卖会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于5月13日上午开槌,已故中国著名画家陈逸飞的成名巨作《黄河颂》,经过多轮反复争夺,最终以4032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 中新社发 张炜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黄河颂》让我们看到精致、怀旧之外的陈逸飞,那是一种年轻的味道

  ★ 本刊记者/何晓鹏

  陈逸飞去世,已两年又一个月。关于他的话题,恐怕会持续很久。

  一个卓然有成的画家结结实实地涉足了商业,质疑、批评、惋惜的声音从未停息过。“大视觉”的构想只草创了开端,让城市和居于其中的人更美丽的理念还未及理解于人心。人不在了,答案也就没了,“倘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未知的自然不指忠奸善恶,作为一个艺术家,画出一个美奂美仑的微笑或让大家都笑得美奂美仑,成就孰大?既然未捷先逝,争议便将长存。

  对陈逸飞的画,人们熟稔的是雍容艳美的清装仕女、忧郁缠绵的江南水乡,潜意识的认知选择,使我们更愿意聚焦这些作品与艺术家的联系,以巩固心目中画家本人怀旧色彩的沪上气韵。

  这种主观印象近日来被一幅画作所打断——便是5月13日于嘉德拍卖行,以4032万元成交的《黄河颂》。在现场的数次掌声中,陈逸飞这幅早期作品创下中国内地油画成交价的最高纪录。

  看《黄河颂》,想到的是另一种气质的陈逸飞,那时他青春年少,勃勃生气。

  即使不了解当时美术界状貌,今天看《黄河颂》仍觉得震撼,长3米、宽近一米五的篇幅,壮丽绚烂,画面有如电影宽银幕般浩瀚。

  创作这幅作品,陈逸飞26岁,年纪极轻,却已非同小可。在1980年去美国求学之前的整个70年代,陈逸飞是国内美术界的瞩目人物。1970年,24岁的他已经是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的油画组负责人,之后几年,连续创作一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作品。其中,《黄河颂》是他第一件独立创作的大型油画,事隔多年之后,有人问他哪一幅作品是他最成功之作,陈逸飞沉默片刻,说,“如果说第一印象,最得意的作品应该还是《黄河颂》。”

  画家陈丹青回忆当时境况,人们对包括《黄河颂》在内的黄河组画极为关注,口耳之间流传各种消息。陈丹青在朋友引领下终于走进位于上海《解放日报》社的创作地点,对于见到画作时的感受,他后来说,“那年我将届十八岁,心中唯有一念:我也要画大油画!”

  跟其他文革时期的作品一样,《黄河颂》也是一件充满意识形态的任务之作。当时,由张春桥、姚文元主政的“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布下任务,要根据1969年创作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创作同名油画,陈逸飞演绎的便是第二乐章。同时接受任务的还有夏葆元、严国基等上海年轻画家。他们平均年龄不过二十五六岁,极年轻。这在当时并不稀奇,“文革”开始,权威骨干一律靠边,光辉使命全部落在了初出校园的毛头小子们肩上。众多画家因此而在年轻时便扬名立万,如刘春华画《毛主席去安源》时年方23岁。中央美术学院曹庆晖教授如此说道,“他们创作这些作品其实不可能也不敢奢望什么一夜成名,是历史把他们推到了前台。”

  尽管是一项政治任务,作品取材也是传统的抗日战争背景,但即使今天看来,仍可感受到《黄河颂》的神魂飞越之处。

  “文革”期间,延续于五六十年代的英雄主义虽然仍充满画面,但已走入极端,“高大全”“红光亮”成为表现英雄人物的标准方法。当时中国,无论是南方的浙江美院还是北方的中央美院,人物形象一律朱红,画家靳尚谊回忆,直到“文革”结束后的1979年,他的眼睛才恢复了对冷色调的感觉。

  “纵观当时全国,确实只有上海油雕室这一个小小的堡垒,如中世纪的罗马教会在野蛮势力包围中坚持保存了文明火种一般,为中国新兴油画保持了一小块理性的土壤。”画家沈嘉蔚语。

  这个小小堡垒指的便是陈逸飞、夏葆元、魏景山等沪上年轻画家。他们利用自己创作“样板戏”的自由,坚持了他们所师承的写实主义传统,从而在作品中注入了更久远的生气。

  从陈逸飞本人的回忆中,我们感受到当时年轻画家的“不安分”,“创作过程中,我把山顶明亮如炽的光感复还到画布上,渲染成一片耀眼的白芒;我在红军战士肩挎的步枪枪眼里,画了一小团红巾,形同一朵盛开的鲜艳的小花,还在他的脚下,画上一行斜飞南行的大雁。我自以为很美,既英雄又浪漫。”

  这是陈逸飞灌注于《黄河颂》中的年轻意气。也因此,《黄河颂》在完成之后被视为问题作品而被否决。公开展出迟至1977年。

  幸而,《黄河颂》保留至今天,让我们可以看到精致、怀旧之外的陈逸飞,那是一种年轻的味道,“英雄又浪漫”。★


 
编辑:张哉麟】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