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振华:“印象最深的是娄山关那一仗!”
[人物简介]谢振华:1916年生,1929年参加革命,历任红军三军团五师十四团政委,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政委,解放军30军军长,志愿军21军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山西省委第一书记,昆明军区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共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党的十四、十五、十六大特邀代表。
仗打了几百场,印象最深的是娄山关那一仗。那是1935年2月的一天,遵义会议后的毛泽东指挥红军二渡赤水河。为了给军团主力二渡赤水河开辟通道,上级派时任红三军团十二团二营教导员的我和营长邓克明为先头部队,乘3只小木筏,到达赤水河东岸。
我们的部队到达赤水河东岸后,足智多谋的彭德怀又命令十三团为前卫,率军团主力急奔桐梓,实施夺取娄山关,再占遵义城的战略计划。
部队接到命令后,以最快的速度向目的地长驱直入。几乎就在同一时刻,贵州军阀王家烈也奉命率部队从遵义出发,妄图将红军堵截在娄山关之前。此时,双方都在抢速度、拼意志。如果红军不最先到达娄山关,就会遭遇两面夹击、腹背受敌的险况。
娄山关,地处桐梓与遵义之间,海拔1440多米,是大娄山脉的最高峰。周围地势险要,群峰耸立,山脊陡峭,杂草丛生。娄山谷底,有一条连接川南与黔北的公路直通关口,故娄山关被称为大娄山的锁匙,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红军紧赶慢赶,终于先敌到达娄山关。随着彭德怀的一声令下,红三军团向娄山关发起了攻击。我们以十三团为主攻,十团和十一团两翼迂回,十二团则展开预备队阵形。
这一仗关系到红军能否赶在敌中央军到来之前消灭守关的黔军,并再占遵义,把握战局。因此,敌我双方争夺十分激烈。经过3个多小时的激战,红军攻占了娄山关口两侧的制高点———点金山和大小尖山。
王家烈守关的黔军被我们称之为“双枪兵”,他们除了每个人配备枪支外,还有一杆烟枪。过足了烟瘾的黔军,不甘心失败,又嗷嗷地向红军扑来。
等到敌人快到山头阵地时,我和营长邓克明指挥部队用一阵猛烈的机枪和手榴弹迎头痛击,敌人被打得死伤大片,很快败下阵来。溃不成军的敌人垂死挣扎,很快纠集起来,在半山弯道处设置障碍和火力点,继续往上冲。我和邓克明立即调整兵力部署打击敌人。经过一番厮杀,我们摧毁了敌人的障碍,拔除了火力点,随后冲下关口,追击敌人。刚冲过关口不远,部队在一个名叫黑神庙的地方,遭到敌人大队人马的反击,红军寡不敌众,伤亡很大。
关键时刻,我带领一队红军战士顽强地阻击敌人,用密集的手榴弹砸向敌人,打乱了他们的阵脚。并趁机端上上了刺刀的步枪,挥舞着马刀,冲向混乱的敌群,横劈竖砍,杀得敌人丢枪弃甲,狼狈逃窜。
这次战斗,红军击溃了敌人的两个团,娄山关牢牢地掌握在红军手中。
娄山关一仗是遵义会议后,毛主席指挥红军取得的第一大胜仗,也是一场决定红军命运的关键之仗,其政治和军事意义十分重大。
【编辑感言】
红军将士奉命重创王家烈
显示毛泽东指挥英明与正确
娄山关,敌人弃甲丢烟枪
鼓斗志,雄关漫道真如铁
(廖毅文 刘业勇)
[上一页]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