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页|新闻|国 际·英文|财经|体育|娱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学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视 频·图 片·论 坛|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广 告|演 出|图 片 库|供 稿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纪连海:成为称职的历史老师都是学生给“逼”的
2007年05月18日 08:23 来源:北京日报

  2005年7月的一天,《百家讲坛》上,出现了一个陌生的面孔,开始《正说和珅》。随后,他创造了《百家讲坛》的好几个第一:第一个敢于用评书风格正说历史的人;第一个登上《百家讲坛》的中学教师;他创造了《百家讲坛》创办以来的收视率第一,至今尚无人突破;另外,他还是《百家讲坛》迄今为止惟一一个仍然站在中学讲台上的《百家讲坛》主讲人。他完全不同于其他专家学者的独特讲述风格赋予了《百家讲坛》另一种不寻常的魅力。“五一”节前,他的《正说鳌拜》系列又在《百家讲坛》热播。他的讲演激情澎湃,甚至有些“张牙舞爪”,他的讲述栩栩如生,甚至像是在说评书,他,就是北师大二附中历史教师纪连海老师。

  凭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中的精彩表现,纪连海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名师”。如今,他已经从中学教师生涯的幽静中走进喧闹的传媒视野,成为观众和媒体追捧的学术名人。他有自己的博客、自己的论坛、自己的贴吧。在这样一个“超女”风行的时代,这位年逾不惑的教师意外地也拥有了众多的“粉丝”——他们给自己取名“海飞丝”或者“海米”。

  很多观众写信给纪连海,称呼他为“老爷子”、“老先生”,《百家讲坛》栏目组也曾收到很多观众来信,询问纪连海退休前是做什么工作的。实际上,纪连海并不老,“我是1965年1月出生的,到现在才过了42岁,我从参加工作时就有人叫我老头儿,我现在用的许多照片都是我大学时候照的,跟现在绝无二致。我参加工作21年了,还在退休返聘状态呢!”

  我忍不住和这位幽默的老师一起大笑起来。

  1.高考成绩优异的他,却差点与大学失之交臂

  纪连海出生在北京昌平区的农村,父母没有什么文化,整个小学他都是在“文革”中各种“批斗”中度过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根本没工夫认真学习,我还没学会写字呢,就先学会写大字报了!”

  上中学时,学校终于有了一个图书馆,“我最喜欢的就是读书,那时候读了许多小说,其中许多你说了上句,我能给你接出下句来。我的眼睛不是学习学坏的,而是那个时候看小说看坏的。”

  那时,纪连海的眼睛已经近视到1000度了,高考填报志愿时,他只报考了当时的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现在的首都师范大学的前身)。当时的北京师范学院只不过是只招收北京地区一般本科而已,而自己的分数已经超过了重点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他以为被录取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了。可他万没有想到,因为视力的原因,师范学院最终没有录取他。负责招生工作的老师攥着他的档案,既不录取,也不下放,直到招生工作全部结束。于是,纪连海落榜了。

  9月1日,万分沮丧的纪连海只好回到农村的家里,到生产队干农活去了。后来,他初中的校长把他请去教英语,虽然纪连海的英语成绩不好,可他是全公社惟一一个懂英语的人。

  就在纪连海打算安心做一名农村教师的时候,他意外地接到了他生命里最为感激的人——高中年级主任林照泉老师的电话。原来,林老师一直在为这位全公社惟一一个能考上大学而没有被录取的孩子奔波。

  林老师问他:“你想上学吗?”纪连海说:“想,做梦都想。”林老师就说:“那你明天过来一趟吧。”纪连海说:“不,我马上过去。”他赶紧向学校请了假,直奔高中母校的教务处,找到了林老师。林老师让他先写一个保证书,保证大学四年期间,如果眼睛出了任何问题,均由本人负责,学校概不负责。

  纪连海高兴得发愣,林老师告诉他怎么写他就怎么写,还因为激动,把“期间”写成了“其间”。林老师指着错字笑他:“瞧瞧,真不像是上大学的学生。”在林老师的帮助下,纪连海到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报到了。那时候,大学已经开学了整整七个星期!

  没想到刚刚入学,纪连海就感觉到自己不如别人。

  “城里的孩子见过世面,最起码人家知道西单商场在哪,我哪知道西单商场在哪,我不知道。”

  那时候,学校里流行跳交谊舞,为了融入城里人的生活,纪连海也尝试过。

  “真学来着。学两回就觉得不是说你学不会,是你的脑子不开化。你搂着一女孩,这女孩你也不认识,认识不认识的就在那儿跳,手往哪摸?男女授受不亲嘛,农村人意识还是比较保守。手特别僵,老在想手搁哪合适,尽想这些了,就再也没有学会。”

  没能融入城里人这个圈子,纪连海感到非常失败,但是不久,他乐观的一面就冒了出来。

  “我总是想自卑和自信是不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你会桥牌,但是我看的书比你多,我记忆力比你好,我考分比你高,我会拿别的方面来弥补,因为人无完人,那个时期就这点我是真的,就是没有人鼓励你,你就自己鼓励自己。”

  纪连海从小喜欢读书,上了大学之后,学校发给他的每月33元生活补助,他要把其中的一半用来买书。“我们老师说,师院的图书馆是北京五大图书馆之一。我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去图书馆。我读书能够做到今天借明天还,不管这本书是300页还是400页。没钱买书但又碰到特别好的书时,我就把书整个抄一遍。我抄过一本书叫《中国殖民史》,那本书200多页,我压缩到了80页的本子上。笔记本的每一行我都抄两行字,密密麻麻的。”

  四年的大学生活,纪连海读书无数,他的博学多才和惊人的记忆力给他的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851年1月11日,你知道这个是金田起义的日子吧?知道。你知道金田起义还知道这是什么日子?那天是农历洪秀全38周岁生日。你说洪秀全哪天吃的毒药呢?是1864年6月1日,哪天死的呢?是6月3日,这太容易了。我在这方面是最在行的,对于我的同学们,像这种大吃一惊他们已经见多了。”

  2.成为一位称职的历史老师都是学生给“逼”的

  1986年纪连海大学毕业后,来到昌平四中做了历史老师。昌平四中当时还是一所“薄弱学校”,而且历史课在很多人眼里也是“副科”,课堂上,很多学生睡觉。遇到这种状况,纪连海心里很难受。“我不会责怪学生,我会反思我自己:我为什么把学生讲睡着了?我的课怎么就吸引不了他呢?我会很自责。我不会觉得他是一个‘差学生’,而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差老师’。”“我一直追求的是在我的课上,学生们能够不睡觉,专心听讲,能够喜欢上我的课,从我的课上能够有所得。”希望自己的课充满魅力,十七八年前,他还买了相声名家刘宝瑞30集单口相声《官场斗》回来研究,“所以你们看,我现在讲课都有点评书的意思。”纪连海告诉我,其实在课堂上他的表达方式更为丰富,不仅是相声或者评书,他会在课堂上用电脑做课件演示,会用当今学生们最时髦的语言讲课,课余还会用QQ、MSN和学生、朋友们聊天,为他们答疑。

  这种变化很快就扭转了课堂教学的沉闷局面,学生开始喜爱他的历史课,学习成绩也飞速提升。“没想到我第一次教高三,就把对手学校拉下了十几个百分点,那是相当不容易的!这么多年,我从不给学生定参考资料,我只给我自己买参考资料。任何一套资料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的任务就是把其中特别好的给学生刻成资料。举个例子,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特难理解,因为我知道考那个时候的苏联,就只能考这块内容。别的我都不讲。我把关于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各式各样的习题印给学生,告诉他们,新经济政策就这10道题了,你不用背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胜利,这个永远不会考。”“到工作以后给学生刻蜡纸,我只会用最便宜的那种钢板垫在蜡纸下边,用铁笔书写的那种。我中指的茧子就是那时候磨的,这么多年不刻了,这疙瘩还在。那时候,茧子厚得像一个小球球,我的食指和中指根本没办法并拢。”

  2000年,纪老师要去北师大二附中了,最难过的是昌平的学生,但孩子们又特别兴奋,他们私底下说:“你知道咱们老师干吗去市里?是去教教他们,让他们知道历史课怎么上!”

  纪连海讲课注重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传授知识的水平和方法。但来到北师大二附中之后,纪连海开始深深感觉到知识的不够,因为这里的学生太优秀了。以前只需要知识面广,现在还要有深度,有独到、高深、与众不同的见解,否则,你无法面对学生。

  一次,班上一个学生写了一篇论文《论汉代名人之死》,让纪连海指点一下。这篇文章把纪连海给震住了,这个学生是通读《汉书》之后写的,更让他吃惊的是,这个学生还是学理科的!面对这样的文章,他觉得自己简直就是无知了。

  光靠嘴皮子讲课已经不行了,必须在某些方面让学生追不上,纪连海想。以前,可以给学生的是一滴水、两滴水、三滴水,但现在必须要给他们一桶水了。“高中历史一共5本教材,书中所有的人物、事件、地点,只要出现,我就要求自己全部掌握……”和珅,书本上不过两个字,短短几句介绍,但纪连海却为此看了无数本书,搜集资料,集合众家之长,做成一个专题……“观众在《百家讲坛》听到的很多东西都是那个时候积淀的。”纪连海说,这些“专题”不能算是“研究”,都是学生“逼迫”的结果。

  自从受到媒体关注,纪连海已经接受了很多采访。尽管每次采访内容不尽相同,他每次都会提到这样一句话:“我把中学历史教师当作一项事业,而不是一个职业。”“我是凭着20年的教学经验说出‘把教师当事业而不是职业’的话的,不是上了《百家讲坛》,就不说人话,把自个儿当成神了。”他认为,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向学生们传授的不应该仅仅是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应该传达一种情感。“我是一个非常有激情、有血性、有英雄情结的人,我会体会当时人的感情,属于‘戏台底下掉眼泪’的。有人说这是史家之大忌,可我不这么认为。我一直认为历史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司马迁的写法,一种是班固的写法,我喜欢前者。”班固以史实翔实占优,而司马迁则以感情取胜。纪连海无疑更倾向于司马迁,他认为《史记》中充满了感情,这可以让人们了解史实之外,得到更多的东西。每次他读完一个人物,都会有很多感受。作为一名历史老师,他认为向学生们传授的不应该仅仅是历史知识,毕竟知识是很容易就能获得的,更重要的是应该传达一种情感,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情感。

  以前,别人对纪连海说,看看十几年了,你的朋友跳槽了,混得都比你强。现在他们说,纪连海一举超过了所有人,可算“熬出头”了。但纪连海没有多少所谓“比人强”的“胜利的喜悦”。他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是“坐十年冷板凳”,第二句是“坚持就是胜利”。并且,怎么能说“熬”呢?当老师挺好的,有一种满足感。“看到‘差生’成人了,就会觉得很幸福;看到好学生考上了理想的学校,这是一种安慰。当老师可以看到这些‘作品’,这些‘作品’不是死的,是鲜活的,会说话的。太不一样,太不一样。”纪连海连用了两个“太不一样”,谈起学生,他眉飞色舞,滔滔不绝。

  [1]  [2]  [下一页]

 
编辑:张明】
:::相 关 报 道:::
·于丹易中天看腻? <百家讲坛>请公务员讲红旗渠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